新春走基層|深夜揹着15公斤工具包,“地鐵醫生”彎腰巡檢7.4公里
大年初三0時30分,當地鐵4—大興線結束一天運營,將最後一位乘客送到站時,巡道工張豔濤和搭檔準時來到西紅門站站台。倆人身上,揹着重達30斤的工具包,他們要在凌晨3個半小時內,完成7.4公里軌道巡查作業,對97個接頭、582個接頭螺栓、上萬個扣件進行“體檢”。
“確認斷電,可以進入軌行區施工作業。”得到行車調度命令,張豔濤和搭檔打開端門,迅速下到了地鐵軌道間。新宮站至西紅門站,是他們負責的巡檢區間,除了進出站位置有罩棚,高架線路全是露天作業。後半夜的高架線上,寒風陣陣,倆人雖然身上裹得嚴實,手上卻只戴了副薄手套。
“為了保證對軌道、對零件的敏感度,我們不能戴厚手套。有時手指會被凍得失去知覺,我們就把凍僵的手在身上捂熱,之後繼續作業。”從進入軌道間開始,張豔濤就一直保持着低頭行走、彎腰檢查的狀態。
巡檢到一個接頭時,張豔濤從揹包裏拿出一個手掌大的檢查鏡,自己跪在軌道旁,把鏡子伸到鋼軌下面做“掃描”,確認並無大礙,才放心得起身。
“噹噹噹,噹噹噹……”前進途中,兩人不停地用巡道錘敲擊鋼軌、螺栓以及每一個接口處。有些傷損出現在零部件內部,單憑肉眼難以發現,因此要憑藉豐富的經驗,靠聽巡道錘敲擊後發出清脆或沉悶的聲音,來判斷設備是否正常。“別小看這敲敲打打,耳朵磨上幾年才有聽辨的底氣。”張豔濤説。
高架線路,與封閉的地下線路相比,更要關注熱脹冷縮作用下的鋼軌伸縮調節器,確保伸縮量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因此,兩人還要不時從包中拿出鋼板尺、直角尺等工具,對伸縮量進行精確測量。15公斤的工具包彷彿一個“百寶箱”,裏面一共藏了大小19件工具。深夜,軌道上很安靜,他們的巡檢線路往返共7.4公里,途中沒有座椅、更沒有可以遮擋風寒的休息室,途中只有包裏“嘩啦、嘩啦”的金屬摩擦聲相伴。
每天下班,感受到來自雙腳和肩膀的疲憊,對張豔濤他們來説已經習以為常。“熱水泡個腳,睡一覺就好了。”小夥子憨厚地笑着説。春節期間,從除夕到大年初三,張豔濤每天夜裏都堅守在崗位上,為市民節日期間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今年25歲的張豔濤是黑龍江人,他已經連續3年沒回家過年了,去年受疫情影響,婚期也推遲了。由於常年晝夜顛倒,張豔濤和女朋友很少能像正常情侶那樣經常逛街吃飯,一個月他要上22個夜班。
“除夕夜裏,用手機視頻給家人拜年了,他們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女朋友也為了陪我,留京過年了。疫情當前,大局為重。”張豔濤説,每逢過節,看到天南地北的乘客坐着地鐵逛京城,他都感覺很自豪。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孫宏陽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