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一系列嚴控評比政策落地,基層各種達標表彰評比活動已明顯減少。不過,“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種網絡評比活動依然不少,有的地方通過各種形式要求基層公務員參與,甚至還發通知要求投票、點贊。一些企業也屢屢收到通知,要求贊助、參加並不情願的評比排名,苦不堪言。
毋庸置疑,嚴肅、權威的評比活動,有利於挖掘優秀、鼓勵先進、選樹典型,對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等發揮着正向引導和激勵作用。但當前,各地基層網絡評比氾濫成災,各種冠以“最美”“最好”“十佳”“特色”名頭的評比項目層出不窮、花樣不斷,加之一些地方往往以發通知、文件的形式強制轉發、投票,既加重了基層和企業負擔,也易滋生形式主義和虛假作風。據部分基層公務員反映,網上投票耗時費力,有的評比每天可以投10次票,每次間隔1分鐘到半小時不等;有時每天“打卡”耗時在1小時以上,實在是難以承受。可見,亂象叢生的網絡評比已給不少人的正常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和困擾,也給嚴肅的評先選優活動蒙上了一層陰影。
筆者不禁想問,這樣的評比有價值嗎?任務式的拉票,水軍式的比拼,最後評出來的都是面子與噱頭,浪費財力也浪費了基層人員的精力。從來源看,在各種各樣的網絡評比活動中,不少是自媒體、App等市場化平台、營銷公司策劃、運作的,其評比並無權威性、合理性,背後甚至還夾雜着組織方自己的“生意經”。從過程看,摻入了權力干預、刷票、人情票等不當干預,網絡評選活動早已不再是公平公正的評選,而變成社會關係、人脈資源、金錢的比拼,淪為“權力的遊戲”。這不僅與評比活動的初衷背道而馳,評選結果也難有公正性可言。
氾濫的網絡評比是時候降降温了,儘快給走形變味的網絡評比糾偏治病,對之予以規範勢在必行。這既是給基層和企業減負,也避免此類變異的網絡評比透支政府形象與公信力。治理網絡評比亂象,當務之急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糾偏機制,加強源頭管控,強化過程監管,做好規範和引導,提高評比活動質量,讓其早日迴歸正軌。
(張冬梅)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