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運用我們的機智。否則,不管我們以什麼方式贏得了人們的好感,我們都有在不知不覺中以同樣方式失去這種好感的危險。 ——歌德
人生之路漫漫,不同的分岔路口,人們面臨着不同的選擇。生活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卻依舊沒有人停下奔騰的腳步。曾經的人們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後悔,卻始終沒有從頭再來的勇氣。號角已然吹響,人們只能向前。
1900年,中國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個祖籍是湖北麻城的人不經意間敲開了一個山洞,而1907年,他以200兩的價格賣出了山洞物品,當今中國人再回顧那段歷史,提及那些痛徹心扉的損失,無數人都扼腕嘆息。湖北麻城的王道士究竟做了什麼?中國的莫高窟又經歷着怎樣的命運?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國家,5000年來無數的奇珍異寶掩埋於地下,5000年來無數的星光熠熠再次現世,人們不知道5000年滄海桑田的變化,而5000年的傷痛卻始終刻骨銘心。
莫高窟是中國璀璨的藝術珍寶,那個外表看似普通的洞窟,實則內部別有洞天。700多個洞窟、無數的雕像與壁畫,那才是中華文化的世界。
人生充滿着種種意外,而那些不期而遇往往會帶給人們無限的驚喜與感動。儘管如今的莫高窟名震江湖,但是在清朝以前,莫高窟只是一個被荒廢的普通洞穴,沒有人知道它真實的秘密。1900年,一場意外的相遇,一場盛大的告別,屬於中國的絕美洞窟橫空出世,難掩光芒。
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唯有在艱難之中找尋出路,成功才觸手可及。
發現莫高窟的人名叫王圓篆,是一名道士,湖北麻城人。年少的王道士家境十分貧寒,為了謀求一條生路,他曾經在清朝的軍隊中任職。離開軍隊之後,王道士看淡了人世之間的紛紛擾擾,便選擇穿上道袍,雲遊四方。
無數的選擇與機遇隱藏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用心發現的人總能夠實現自己心中所想。彼時的王道士只是一位以雲遊為藉口的無家可歸的人,那時候的他並不知道自己即將前往何處,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生活。
1897年,王道士已經48歲,四處遊歷的他來到了如今的敦煌。彼時的敦煌莫高窟已然被廢棄,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莫高窟沒有主人,王道士也覺得這裏的生活安寧靜謐,不被人打擾,於是選擇將莫高窟當作自己的住所。
意料之外的發現往往讓人們欣喜若狂,而生活中的驚喜也讓人加倍珍惜。在莫高窟定居下來的王道士十分滿意自己目前的住所,只是莫高窟的洞窟已經十分破舊,王道士便四處募捐想要修繕一下莫高窟。
那時候所有人都將莫高窟當作一個破舊的洞窟,直到1900年,新的東西出現,所有的人大跌眼鏡。
1900年夏天,在一次意外的敲擊中,王道士知道了莫高窟洞窟產生迴音的事情,知曉了其中的不同尋常。深夜他鑿開了破舊的洞窟,在其中發現了無數的書卷、佛像等,而這個王道士意外敲開的山洞,就是價值連城的藏經洞。
世間事物複雜多變,人們往往無法在第一時刻便看出其中的本質。擁有了意外發現的王道士並沒有十分興奮,那時候的他還不知道這個藏經洞的秘密。
為了找尋真相,王道士找到了專業的人員,一番推斷之後,王道士才發現了洞中佛教事物的珍貴之處。知道洞窟中的東西十分珍貴之後,王道士不敢怠慢,連忙上報,但是當時的統治者對此不以為然。
儘管當地專家知曉其中的價值,但是因為洞窟中的珍品數量過於龐大,人們無法支付運費與保養費,因此集中保護洞窟中的佛教珍品的計劃也不了了之。
看似波瀾不驚的湖水之下往往深藏秘密,而那些危機暗生的瞬間,能力不足的人永遠無法抵抗。
1907年,一名英國人來到了甘肅敦煌,找到了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那名英國人向王道士表明了自己對玄奘的崇拜,與此同時,他將自己塑造為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講述了自己從印度跋山涉水來到莫高窟的艱難。
儘管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面孔,但是王道士卻被英國人虔誠的膜拜深深感動。在雙方的協商之下,王道士以200兩的價格將莫高窟中的佛經、繪畫、繡像等賣出。
羣體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在謠言傳播的支持之下,羣體逼迫造成的惡果已經無法阻擋。英國人帶着滿滿的佛教收穫下山,與此同時,莫高窟中有佛家信物的消息也不脛而走。無數的人來到莫高窟,無數的人從莫高窟中買走無數的佛家珍品。
1908年,佛教的6000寫本被法國人盡數收入囊中;不久之後,日本、俄國、美國等心懷叵測的人紛紛來到了莫高窟,表達自己想要買走莫高窟中的東西的意願。彼時的王道士根本不知曉莫高窟對中國的特殊意義,作為一個貧窮無比的道士,金錢就是他眼中唯一無法捨棄的東西。
在各個國家的不同人種的威逼利誘之下,王道士將莫高窟中大量的佛家之物賣出,原本被佛家經典填滿的莫高窟漸漸被搬空,無數的佛家雕像、繡像、寫本被賣出,而在這個交易過程中,王道士的收入也是十分可憐。
來自四面八方的強盜出手,原本屬於中國的文化盡數流失,而中國卻並未從中獲取絲毫的利益,這場交易貽笑大方。莫高窟曾經經歷過的傷痛,如今談及此事,無數的中國人都要嘆息。曾經的人們擁有一座龐大的藝術寶庫,卻因為一己私慾而灰飛煙滅。
莫高窟的損失,即便已經走過了百年的時光,人們依舊無法忘卻。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複雜多變,每個人都應該將自己的眼光放得更加長遠,不屈服於眼前的利益。願每個人都擁有自己正確的判斷能力,懷着對未來美好的希望,永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