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韓國主要政黨參加明年總統大選的候選人陸續浮出水面,圍繞大選的觀點博弈、政治空氣、社會輿論陡然升温,韓國社會日益形成社會輿情影響候選人立場、候選人又討好和利用社會輿論的交織趨勢,當前的大選造勢也呈現出三個顯著變化。
首先是圍繞大選的觀點和立場趨向保守。從迄今為止釋放出來的政策理念和立場來看,不管執政黨還是在野黨的主要候選人,都呈現了迴歸保守理念、迎合保守傾向選民的態勢。
其次是社會輿論整體偏向內顧。再次嚴峻的疫情和複雜地緣政治走勢讓韓國社會內斂傾向加劇,也導致社會輿論更趨保守。這從保守的國民力量黨支持率曾連續14周超越執政黨可以窺見一斑,30歲以下選民對貼着革新標籤的現政府不滿增多,更加重了韓國社會整體的保守認知。
再次是候選人的交鋒日益指向外交。認同對美及多元化外交的呼聲增大,主張在中美之間表明立場以及指責現政府對東北亞各國的周邊外交存在缺陷的言論增多。
在這種變化中,一些保守政客或為在黨內脱穎而出,或為抬升民意支持率,或為爭取國際勢力支持,不惜拿韓國對華外交説事。例如某政黨的新生代政客指責現政府對華過於“温和”甚至“親華”,不敢在涉港、涉疆等問題上與歐美同步表明態度。還有保守勢力鼓譟一旦實現政權更替將摒棄韓國的“朝貢外交”。再如試圖利用對華示強贏得所謂民意支持。有資深保守派政客就以“韓國部署薩德是國家主權行為”為由,對內討好民意,對外取悦美國。還有將中韓關係與國際博弈綁架,一些少壯派政客借美歐日渲染“中國威脅”和加強圍堵,主張韓國安保需要提升韓美關係,韓國需要立足歐美展開地緣政治外交。
維護中韓來之不易的向好局勢符合韓國執政黨以及整個國家的戰略利益,也符合韓國在成為發達經濟體後民生福祉和社會繁榮的根本訴求。不讓選戰期間的保守輿論與思維影響中韓關係大局,需要兩國各界共同努力。
一要避免大選造勢的外溢效應影響中韓關係。大選關乎韓國政局走向,外交關乎韓國國家命運,但內政抑或外交的爭執乃至矛盾都應避免波及近鄰。二要推動中韓構建後疫情下合作新示範。中韓建交近30年,兩國在經貿和人文上的跨越式發展,凝聚着官產學研各界的共同努力,這一良性進程不應被輕易阻斷。三要共同抵制刻意惡化兩國民意認知的自私考量。個別政客出於一己私利,炒作和利用韓國國內存在的一些負面涉華情緒,中韓有識之士應共同抵制這種短視乃至慢性自殺行為,不讓因大選而放大的偏執立場、以抹黑贏得支持率的企圖削弱“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的民意基礎。
中韓關係即將進入而立之年。而立之年的中韓關係,具有30年風雨兼程形成的相互信任、友好紐帶、外交支持、經貿支撐等豐厚積澱,也有跨越困難、彌合分歧、求同存異、理性借鑑的現實基礎。兩國應該共同努力讓中韓的信任與友好增值,讓兩國的地緣穩定升值,讓民眾的相互理解保值,讓聚焦大選的保守思維貶值。韓國大選臨近帶來的保守思維或許會興風作浪一時,但不足以使兩國曆久彌堅的信任與友好坍塌。(作者是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