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東城區城市更新工作並改善人居環境,東城區從去年8月開始啓動光明樓17號簡易樓改建試點項目,這是核心區首個危舊樓房改建試點,也是深入實踐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舉措。目前,該樓內29户居民已經全部完成了搬家和選房,下一步即將對該危舊樓房開展拆除重建工作。整棟3層樓體拆除後將建設成4層住宅,平均每户居民可增加16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並有效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光明樓17號簡易樓位於東城區龍潭街道光明樓小區,建於上世紀60年代,為三層磚混結構,為政府直管公房,29户居民均為直管公房承租户。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樓的外側牆體已經十分破舊,要進入其中必須戴上安全帽。據東城區住建委副主任孟憲峯指着外側牆磚告訴記者,該樓使用的磚頭為空鬥磚,均為豎着排列。而且,樓板為槽型板,承重性能差,未進行抗震設防,也沒有外牆保温措施,上下水陳舊老化,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而且樓內每5户居民共用1處衞生間,生活較為不便。再加上居民提升居住環境的意願較強,東城區決定對此進行危舊樓房改建試點。
這棟樓房將如何改建?孟憲峯説,項目統籌考慮民生改善和風貌保護,建築設計遵循核心區控規關於風貌管控的要求,按照“户數不增、適當改善居住條件”的原則,將拆除原三層簡易樓,改建為四層住宅,保持建築風貌與周邊環境協調一致。同時,保持原有户數不增加,每户適當增加獨立廚房和衞生間,完善使用功能,改建完成後平均每户可增加16平米的建築面積。此外,還將發掘和利用地下空間,增設半地下一層,作為公共服務配套用房。
改建完成後,居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回住或外遷。選擇回住的居民,可通過購買方式獲得房屋產權(參照經濟適用房產權管理),也可選擇繼續承租;對於無回住意願的居民,參照申請式退租政策給予補償。目前,29户居民全部選擇回住。
為充分發揮羣眾主體作用,提高羣眾參與度,該項目採取申請式改建方式,居民百分之百同意改建,樓棟設計方案和實施方案也到了居民百分之百同意,預籤協議也實現了百分之百簽署。截至本月24日,29户居民已經全部完成了搬家、選房工作。
孟憲峯説,下一步,東城區將繼續加大力度推進試點工作,通過打造樣板工程,不斷總結和積累工作經驗,形成一套可持續可推廣的簡易樓改建工作的路徑方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魏彤
編輯/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