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萬座測量標誌緣何損毀超3成?
除了自然損毀,大量測量標誌因工程建設遭損毀失效,保護工作十分緊迫
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近日在解讀《關於加強測量標誌保護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時表示,各省份近10年普查測量標誌12.3萬座,狀態完好的有8.1萬座,納入普查的測量標誌損毀率達34%。
測量標誌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在維護國家測繪基準安全、服務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緣何損毀如此嚴重?
“測量標誌長時間受風雨侵蝕以及山洪、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影響。”該負責人認為,自然損毀是原因之一,人為破壞的情況也十分嚴重。特別是隨着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大量測量標誌因水利、交通、城建等工程建設遭損毀失效。同時,隨着衞星導航定位技術的快速普及,天文大地點、三角點等傳統測量標誌逐漸被衞星定位基準站替代,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對測量標誌保護的內容和必要性認識不統一,導致各地對測量標誌保護工作重視不夠、投入不足、保護不力,嚴重影響了測繪活動的開展。
根據相關調研,近年來,各地巡查、維修、保管職責未落實好,測量標誌現狀不明,經費投入不足,對損毀測量標誌的行為處置力度不夠,用地保障問題難以有效解決。同時,測量標誌還面臨着缺乏全國統一保護管理平台、管理手段落後、基層缺乏專業化管護力量等問題。此外,現行法規部分條款與實踐不符,制約了測量標誌保護工作改革創新。因此,當前,加強測量標誌保護工作十分必要和緊迫,亟須從工作實際出發,創新工作舉措,提升保護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據悉,2020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完善測量標誌保護機制”。為儘快解決測量標誌保護工作面臨的急迫問題,着眼長遠逐步完善工作機制,自然資源部將分步推進測量標誌保護工作。
針對當前測量標誌保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自然資源部在專題調研的基礎上出台了《通知》,明確將國家級測量標誌納入屬地管理,並細化了自然資源部、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具體管理職責。
“儘管我國20世紀建設的天文大地點、三角點等已隨着衞星導航定位技術普及而逐漸失去使用價值,但仍有大量的水準點、衞星大地控制點等測量標誌在各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該負責人稱,應在充分考慮測量標誌保護的必要性和投入的經濟性、有效性的基礎上,提高測量標誌保護的針對性。
為此,《通知》提出了分類保護工作機制,將測量標誌劃分為重點保護、一般保護兩大類,並據此編制了國家級測量標誌分類保護方案。
由於當前測量標誌由建設單位通過“一事一辦”形式直接委託當地居民保管,當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委託保管事項不知情,無法對轄區內委託保管的測量標誌進行有效管理,導致委託保管淪為形式。《通知》提出了優化委託保管機制的路徑,以有效銜接標誌建設、委託保管等工作環節。明確將國家級測量標誌的點之記等成果移交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並由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承擔國家級測量標誌的委託保管工作,以充分發揮其熟悉當地情況、便於實施監督管理的優勢。
為解決當前測量標誌保護工作缺乏信息化手段、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通知》提出建設全國統一的測量標誌管理信息系統,以此為抓手,進一步摸清測量標誌管理現狀,優化管理工作流程,規範測量標誌保護工作,提升保護能力,為實現動態管理、有效管護、高效服務提供支撐。(記者 杜鑫)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