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若父母強行道德綁架讓姐姐學會犧牲、忍讓,這壓根就是不公平的。
執筆:毛寧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隨着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積極響應,大家都想要湊成一個“好”字,畢竟兒女雙全,可以説得上是人生贏家了,但很多時候這樣反而會造成孩子的傷害。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姐姐一個娃太孤單了,再生個弟弟也是為了給娃作伴。”
這是表姐在生二胎的時候説的原話,她們就有一個5歲多的女兒,去年剛添了個弟弟,雖然姐姐那會明確表示過自己不想要弟弟,但表姐一家也就認為這只是孩子話,沒當回事。
孩子生下來之後一家人的重心明顯都衝着弟弟去了,上次去表姐家做客的時候,明顯感受到大女兒似乎有了些變化,家裏來客人了第一時間就在端茶遞水,弟弟一哭姐姐就明顯慌了一下。
吃飯的時候姐姐和弟弟都想要吃甜品,姐姐夠着了之後弟弟馬上就哭了,表姐立刻就開始罵大女兒:“你這麼大孩子讓着弟弟不會嗎?”
大家看了大女兒的狀態之後也就不難理解為啥會這樣了,這在二胎家庭中,如果是“姐弟組合”,確實會對姐姐有較大的傷害,很多家庭都如此。
“姐弟組合”的二胎,對姐姐傷害有多大?1、總是被誤會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女孩不管多大年紀,都應該是比男孩要懂事聽話的,因此在發生各種突發情況的時候,父母也總是會下意識第一反應的認為姐姐應該承擔責任。
之前有位粉絲私信,説她童年總是因為父母的偏心而遭到誤解,印象最深的是那天聽到弟弟房間“咚”地一聲。
她感覺過去看,結果弟弟摔在了地上,手足無措的她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趕來的媽媽狠狠一推:“你怎麼能讓他摔下來?”
她捂着撞到桌角的胳膊,一時不知道怎麼反駁,但之後她再也沒有去過弟弟的房間,也疏遠了父母。
這就是原生家庭中,經常性被誤解而造成的,在這件事之前一定也有很多事情讓這位姐姐飽受委屈,而這就是“最後一根稻草”。
2、總是被“讓步”
《少年説》中有一位初中女孩對着父母喊話,説為什麼自己每次和弟弟發生爭執,都讓自己承擔錯誤?而她的爸爸只説:“他小他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這一段話引起了很多“姐姐”的共鳴,不管是誰的錯,父母第一時間總認為是姐姐不應該,姐姐就要讓着弟弟,但姐姐這份委屈又該怎麼排解呢?
拋開她大的這幾歲,她也是個孩子,需要安慰與鼓勵,這種父母強迫式的讓步只會讓“姐姐”越來越牴觸弟弟,甚至認為父母不愛自己,養成懦弱的“討好性人格”。
3、總是被“吸血”
比如《安家》中的房似錦,比如千千萬萬個“扶弟魔”。
之前還看過一個連着生11個女兒才盼來一個兒子的家庭,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幾個女兒很早就出社會賺錢養家,好不容易成人還要湊錢給弟弟結婚買房。
這些姐姐們都因為從小被灌輸要照顧弟弟的思想,從小是讓各種玩具、食物和快樂,長大了則是經濟、精神等各種補貼。
即使自己和弟弟都已經長大成人,各自成家,也沒辦法脱離原生家庭的依附。這種“自我犧牲奉獻”的精神聽起來偉大,但其內核實在是一場“黑色悲劇”。
人生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尤其是姐弟之間的關係本身就該是平等的,若父母強行道德綁架讓她們學會犧牲、忍讓,這壓根就是不公平的。
而且站在弟弟的角度上看,從小受盡全家人寵愛,很容易養出“貪婪自私”的性子,這對他們的成長有害無利。
“姐弟組合”的家庭,父母要做到這幾點1、一碗水端平
不管是男孩女孩,姐姐還是弟弟,都應該是父母寵愛的小孩,不能總是因為姐姐年齡大,就必須讓着弟弟。
父母凡事應該從事情原委出發,明確誰對誰錯,然後再實施相應的懲罰與安慰措施。
2、多和姐姐溝通
女孩一般懂事比較早,就更需要父母的溝通與安撫,“敏感是最大的詛咒”,如果長期受到父母“偏心”的對待,也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那姐姐的心理上自然就難以釋懷,甚至釀成一輩子忘不掉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