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發展困局如何化解?盛九元:深化合作 解除障礙

中新網北京1月21日電 題:台灣經濟發展困局如何化解?盛九元:深化合作 解除障礙

中新網記者 李雪峯

大陸和台灣方面近日發佈的統計數據皆顯示,2021年大陸持續位居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面對全球疫情持續、中美貿易衝突及民進黨當局人為阻撓,兩岸經貿在新的一年將呈現何種趨勢?今年起正式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對台灣經濟產生怎樣影響?當前形勢下,建設兩岸經濟共同體應從哪些方面着手?上海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對此作出解讀。

中新網記者:從數據來看,您如何總結過去一年兩岸經貿往來總體情況?

盛九元:回顧整個去年兩岸經貿往來情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進展,一個是障礙。

從進展角度來講,2021年的兩岸經貿關係可以用成長、優化、緊密三個詞形容概括。

第一個關鍵詞是成長。去年兩岸經貿增長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且這種高速增長已保持多年,這在全球貿易中是比較罕見的,顯示出兩岸經貿的互補性和結構性依賴;第二個關鍵詞是優化。去年兩岸經貿增長較高較快的仍然是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顯示出兩岸經貿的結構日益優化;第三個關鍵詞是緊密。台灣對大陸出口額連續多年保持高位,顯示出兩岸經貿的緊密關係牢不可破。

當然在進展過程當中也存在很多障礙。一方面,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缺失政治互信,台灣當局對兩岸經貿往來設置了諸多幹擾,且愈發嚴重;另一方面,中美貿易衝突對兩岸經貿關係仍然有所衝擊,隨着後疫情時代的到來,這種衝擊會更為明顯。

中新網記者:有學者指出,從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消費對台灣去年經濟的較高增長几無貢獻。在您看來,這一局面將對台灣經濟中長期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盛九元:一般來講,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若要具有長期可持續性,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應相對均衡發展。但從去年台灣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可以看到,拉動成長的最重要因素是出口。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大陸經濟持續保持穩定增長,這對台灣出口形成很大推力;第二,全球供應鏈受疫情影響中斷,而台灣補強了供應鏈,這對其出口起到很大帶動作用。但就中長期來看,這種情況面對一系列的挑戰。一方面,疫情整體形勢逐步緩解後,全球供應鏈也將逐漸恢復,台灣的供應必然受到衝擊。另一方面,由於台灣的消費始終無法提振,難以發揮拉動經濟的作用,所以經濟成長空間被壓縮。因此台灣當前的經濟增長態勢不具有可持續性。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這種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態勢存在着諸多的不利因素,由於經濟成長更多地依賴出口,因而受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會越來越明顯,震盪期會更長,經濟波動性也將更為明顯。

更重要的是,台灣出口產業主要是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所涉及的產業及就業人口數量有限,目前所佔比重不足整體經濟的20%,若始終只有這一部分產業保持高速增長,將加劇台灣社會貧富分化。

中新網記者:蔡英文在今年的元旦談話中提到要“維持經濟發展動能”,並希望加強台美對話。那麼,2022年乃至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美國“以台製華”將對兩岸經貿有何影響?美國是否有意願、能力幫助台灣拓展經貿?

盛九元:美國不斷勾連台灣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建構起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所謂的全球安全產業鏈和供應鏈,推動台灣擺脱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所謂“經濟脱中”,這種趨向是非常明顯的。同時,台灣當局無疑會在經濟政策上配合美國,並出台相關政策來限制、干擾兩岸經貿關係發展。

不過,全球供應鏈、產業鏈有其自身發展規律,並非某一個經濟體能夠獨立改變全球供應鏈狀況。美國本身在全球供應鏈產業中所佔比重並不高,其重塑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能力相對有限,遑論幫助台灣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客觀上講,美國並不具備這個能力,其妄圖從經濟上推動台灣跟大陸“脱鈎”毫無疑問是徒勞的。

中新網記者: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希望擺脱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另一方面呼籲大陸繼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ECFA繼續有效對台灣經濟意味着什麼?對當前兩岸關係有何意義?

盛九元:兩岸經貿在台灣當局不斷地干擾、阻撓下,仍保持穩定成長,最關鍵的就是大陸以人為本理念的作用。兩岸經貿關係維持穩定的過程中,ECFA的作用不可忽略。

一方面,ECFA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一個信心指標,它的存在表明兩岸經貿關係會保持穩定,表明大陸支持和鼓勵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明確態度。另一方面,因為ECFA目前發揮效果主要是早收清單,而早收清單主要針對台灣弱勢產業和弱勢羣體,所以這就對台灣經濟起到託底作用,對台灣基層、弱勢羣體和弱勢產業,尤其是對台灣中南部地區起到非常明顯的穩定器作用。這不僅對兩岸關係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也有利於促進兩岸的基層合作與交流。

ECFA繼續有效既展現大陸對台灣民眾的善意和關切,也傳遞出大陸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誠意,表明大陸堅持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政策具有一慣性和延續性。

中新網記者:您評估2022年兩岸經貿會保持何種趨勢?在當前大環境下,建設兩岸經濟共同體應從哪些方面着手?

盛九元:從未來情況發展來看,大陸仍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照顧台灣民眾的理念不會變,兩岸經貿關係仍將保持總體穩定,這是毫無疑問的。

同時應當看到,兩岸經貿的增速應會有所下降。隨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逐步恢復,台灣出口必受影響,去年兩岸經貿的高成長態勢今年將很難保持。可以預測,今年兩岸經貿將保持相對穩定,同時有所回調。

在此情況下,更好促進兩岸經濟共同體建構,可以從三方面着手:

第一,從公共政策入手,增加兩岸民眾福祉。比如,怎樣更好地減少貿易障礙,怎樣更好地促進兩岸經貿往來,怎樣解除對兩岸經貿投資、技術合作的限制等,進一步增強兩岸彼此互信,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繼續加強地方合作。現在兩岸各地之間的經貿互動非常密切,比如上海台北的雙城論壇等。因此,加強地方合作,將為兩岸經濟共同體建構提供有效渠道和有力支持。

第三,鞏固現有合作機制。比如海峽論壇、紫金山峯會等,讓這些合作機制發揮更好的作用,也是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共同體建構的重要前提。

中新網記者:《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月1日起正式生效,在陸台企可充分享受RCEP成員方關税及原產地規則優惠。不過,台灣未被納入其中,這是否意味着台灣在全球貿易中的邊緣化趨勢將會繼續?您如何看待台灣方面當前應對方式?

盛九元:毫無疑問,從長期角度來看,台灣無法參與RCEP將進一步加劇其邊緣化程度。當前,RCEP區域經濟整合佔全球GDP約三成,涵蓋人口超22億。未來,區域內九成以上貨物貿易將逐步實現零關税,貿易成本和商品價格將大幅降低。區域合作已成為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對抗經濟波動的最重要平台和載體,台灣未能參與全球和區域合作,不僅將加劇邊緣化趨勢,亦將降低其對風險的抵禦能力。

就目前來看,台灣妄圖加快參與以美國為中心的所謂全球供應鏈、產業鏈,既不合理也不可靠。因為台灣最重要的經貿合作對象並非美國,反而是都在RCEP成員之中,因此妄圖在經濟上“倚美脱中”無異於緣木求魚。

對台灣來説,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有效推進並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有序解除兩岸經貿間的人為障礙,建構起兩岸經濟機制化的合作,這才是台灣化解未來經濟發展困局的最明智之舉。(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3 字。

轉載請註明: 台灣經濟發展困局如何化解?盛九元:深化合作 解除障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