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烏克蘭連同西方多國聲稱俄方犯下“戰爭罪行”,特別是在近期“布恰事件”發生後,此番論調更甚。
據路透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4月14日報道,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首席檢察官卡里姆·汗(Karim Khan)當天已在烏克蘭首都基輔郊外的布恰鎮走訪調查,並表示他將繼續嘗試與俄羅斯接觸,努力讓俄方參與有關其在烏克蘭犯下“戰爭罪”的調查。
他還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國際刑事法院作為獨立檢察機構,將努力調查清楚事實真相。他強調,“既不會支持烏克蘭而反對俄羅斯,也不會支持俄羅斯而反對烏克蘭”,國際刑事法院只站着人權這一邊。
CNN報道截圖
據CNN報道,作為國際刑事法院的首席檢察官,卡里姆·汗本週走訪了基輔周邊城鎮的布恰和博羅江卡。在那裏,俄軍已經撤退,但因4月初烏克蘭公佈的“布恰事件”,該地區再度引發關注。
當地時間4月13日,國際刑事法院在其推特賬號發佈了一段卡里姆·汗所説的話。他説:“烏克蘭是犯罪現場,我們來到這裏,是因為我們有合理的理由相信,有人犯下了國際刑事法庭管轄範圍內的罪行。我們必須撥開戰爭的迷霧,弄清真相。”
國際刑事法院推特截圖
而在當地時間4月14日,CNN播出了一段對卡里姆·汗的採訪視頻,主持人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稱“布恰事件”都是西方杜撰的,並詢問卡里姆·汗究竟在當地親眼看到了什麼。
卡里姆·汗重申,國際刑事法院作為獨立檢察機構,最重要的職責是調查清楚傷亡情況和事實真相。他強調:“我們沒有固定的議程,我們既不會支持烏克蘭而反對俄羅斯,也不會支持俄羅斯而反對烏克蘭,我們只站着人權的這一邊。”
卡里姆·汗還認為,有關“戰爭罪”的指控調查,不僅影響到烏克蘭,還影響全世界,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共同戰線”。
卡里姆·汗接受CNN採訪 視頻截圖
他告訴CNN,鑑於俄羅斯已經撤回在國際刑事法院規約上的簽名,因此俄烏衝突結束後“保證正義能夠得到伸張”可能將成為一項挑戰。
需要注意的是,國際刑事法院成立於2002年,位於荷蘭海牙,容易與海牙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ICJ)混淆,其主要功能是對犯有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進行起訴和審判。
國際刑事法院成立的基礎是2002年7月1日開始生效的《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因此該法院僅對規約生效後的前述四種國際罪行有管轄權。但是實際上,國際刑事法院暫時還不能對侵略罪行使管轄權,此項罪名之首要司法管轄機構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俄羅斯和美國,均未加入該規約,其中美國曾在2000年12月31日簽署《羅馬規約》,但在國會批准前取消簽署。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5日,國際刑事法院批准調查美國和阿富汗部隊在阿富汗犯下的戰爭罪行以及阿富汗塔利班犯下的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對此,當時的特朗普政府對法圖·本蘇達(Fatou Bensouda)等兩名國際刑事法院高級官員實施了制裁,宣佈凍結其在美資產及採取個人簽證限制措施。
資料圖:國際刑事法院外景
目前,激起美歐強烈反應的“布恰事件”尚未糾明真相,俄烏雙方各執一詞。烏克蘭方面4月3日指責俄軍在烏首都基輔西北部布恰市殺害了數百名平民,併發布了一系列據稱是在俄軍撤離後拍攝的照片和視頻作為證據。照片和視頻顯示,路上有一些屍體。
對於烏方指控,俄方明確否認。俄羅斯國防部4月3日説,俄軍於3月30日完全撤離布恰,而所謂的“犯罪證據”在俄軍撤離後第四天才出現,當時烏安全局相關人員已抵達該地。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5日説,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悲劇表演”,旨在誹謗俄羅斯,俄方不接受對俄軍人的任何指責,支持對該事件進行公正調查。
4月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事件表示,有關布恰鎮平民死亡的報道和畫面令人十分不安,事件的真相和原委必須查清,人道主義問題不應被政治化。任何指控都應當基於事實,調查結論得出之前,各方應保持克制,避免無端指責。
趙立堅強調,中方支持一切有利於緩解烏克蘭人道危機的倡議和舉措,願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避免平民受到任何傷害。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