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老齡化服務需求,醫養結合機構增加服務細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出要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面對我國“9073”(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託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的養老格局,醫養結合被看作是“中國式”養老服務體系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從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的審批建立,到地方及醫療服務機構的創新實踐,都顯示出了積極的成效。

“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醫養結合機構較2017年增加59.4%

多年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雖然“醫養結合”是滿足我國老齡人口對醫療衞生健康服務需求的有力抓手,但對於提供服務的機構而言,養老機構辦醫難、醫療機構養老難的問題較為典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9年,國家衞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印發了《關於做好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工作的通知》,對申辦醫養結合機構的有關問題作出了全面詳細的規定,體現了對“放管服”改革的深化,優化了流程和環境。

“具體來講,在‘醫辦養’方面,一個有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要開展養老服務,可以不用再新設立一個法人,也無需另行法人登記,只需調整服務範圍或經營內容即可。”國家衞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在此前舉行的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在“養辦醫”方面,養老機構要開設一個醫務室、護理站、衞生室,無需行政審批,直接備案管理即可。與此前相比,簡化的審批流程成為“放管服”改革帶來的一個重要改變。如果養老機構想要開辦二級以下有關醫療機構,如今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已“兩證合一”。如果同時新辦醫養結合機構,涉及到同層級相關部門,如衞生健康部門、民政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則可在一個窗口辦理。

“我們還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創辦醫養結合機構,按照規定,這類主體可在税費及土地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王海東表示,同時,有關部門還強化了醫保支持。以前,新辦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療衞生機構,在申請醫保定點服務環節花費時間較長。現在,只要是符合條件的醫療衞生機構,正式運營3個月後即可申請醫保定點,並且醫保部門需在3個月內進行醫保定點評估。“通過一系列‘放管服’改革,社會力量創辦的醫養結合機構得到蓬勃發展,佔比超過70%。同時,我們也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切實提升質量。”王海東表示,總的來講,通過“放管服”改革,為醫養結合機構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創造了條件。

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5857家,比2017年底增加了59.4%,醫療衞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建立簽約合作關係的有7.2萬對,是2017年底的6.1倍。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牀位數達到158.5萬張,超過90%的養老機構都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醫療衞生服務。

醫養結合服務延伸到“最後一公里”,重點擊破難點問題

從我國“9073”的養老格局來看,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重點還是集中在居家和社區。王海東介紹,圍繞這一特點,近年來,我國的醫養結合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

一是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每年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費健康管理和健康體檢。2019年開始,醫養結合服務被納入到基本公共衞生服務中。二是把老年人作為重點人羣,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努力做到慢病有管理、疾病早發現、小病能處理、大病易轉診,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醫療和健康服務。三是針對老年人迫切需要上門醫療服務的特點,有關部門也印發了加強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規範有關服務,提供上門巡診、家庭病牀、護理等老年人迫切需要的服務,特別是滿足失能、重病、高齡的老年人的剛性需求。四是支持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衞生機構,特別是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增設養老牀位,提高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的可及性。

在具體的實踐上,面對醫養結合“最後一公里”的居家服務問題,各地也紛紛獻上了自己的智慧。山東省衞生健康委副主任吳向東介紹,在山東省重點推廣的曲阜居家醫養模式中,建立了服務片區、信息庫和專業隊伍。城區以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為中心,打造15分鐘的醫療服務圈;在鎮街以管區為中心,實現了醫療服務半徑不超過2公里。在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信息庫的建立上,為居家醫養服務的對象建立台賬、精準服務。“我們還重點破解居家醫養服務的堵點和難點問題。”吳向東強調,例如在人們最關心的醫保報銷問題上,當地推行家庭病牀制度,對符合家庭病牀條件的老人,不收取牀位費,其他醫療費用按住院標準予以結算,並將居家醫養服務納入長期護理保險範圍。“在運行保障方面,曲阜市每年列支專項經費50萬元,作為居家醫養專項基金。鎮街全部設立夕陽紅基金,醫保報銷後進行二次報銷。”吳向東説。

而在河北邢台,為了滿足留守老年人的醫養服務需求,當地將鄉村的養老機構、幸福院和鄉村醫療機構建在一起、連接在一起,通過鄉村醫療機構直接為鄉村的養老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同時,養老機構設置衞生室和護理站,派駐醫護人員,提供醫療服務。”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長鄧素雪介紹説,2019年邢台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施後,目前已有734萬人參保,報銷比例約為65%,定點服務機構達135個。

醫養結合搭上互聯網之橋,為健康服務提質增效

醫養結合工作的重點在基層,但同時也要看到,基層醫養服務力量仍然較為薄弱。“我們通過調研發現,目前醫養結合機構存在醫務人員數量不足、有些機構無法提供專科護理服務、醫護人員缺乏標準化能力體系、醫養結合機構間缺乏連通的工作平台和互助機制等難點問題。”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崔勇表示,為此,在國家衞生健康委老齡司的支持下,依託中日友好醫院,成立了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平台,開展遠程會診和遠程診斷、遠程教育、遠程康復指導,以及提供會診和轉診通路。

據瞭解,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74家醫養結合機構成為這一平台的第一批試點機構,各地醫療機構現在踴躍報名。目前已組織8個學科的專家開展了遠程會診和遠程門診,同時還開展了十多期針對各種醫務人員的培訓。“去年10月份,我們平台還專門開展了一期‘情暖重陽’系列活動,面向試點機構中的21家單位的39例重症患者,包括呼吸、神內、心血管等專科病例開展遠程義診,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崔勇説。

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社會福利院,有一位60多歲老人,患腦中風7年,同時伴有多種合併症,長期服藥效果不好。通過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平台,當地邀請到了中日友好醫院心內科專家為其會診,同時讓他使用了夜間智能監控墊,每天監測其生理指標。後來發現,除了已診斷出的疾病,老人還存在夜間呼吸過速等問題。專家針對這些問題調整用藥後,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這一事實證明,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平台確實有助於醫養結合機構,特別是基層70%的社會辦養老機構。不僅可以節約看病的時間成本,提高就醫效果,也能讓老年人感受到現代技術帶來的便利和關愛。”崔勇説。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52 字。

轉載請註明: 應對老齡化服務需求,醫養結合機構增加服務細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