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啓動殯葬改革、率先制定殯葬設施規劃、率先開展散墳遷移、率先成立殯葬行業協會、率先取消醫療機構太平間……3月26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瞭解到,大興區以滿足羣眾殯葬需求作為出發點,持續深化殯葬改革,積極落實各項殯葬惠民政策,在全市做到“五個率先”,年均節省羣眾殯葬費用400餘萬元。
率先啓動殯葬改革 全面落實惠民政策
“只要是大興區户籍居民,在北京市內全部免費接運,我們會在電話裏問清楚家屬是否需要壽衣、壽棺、壽盒,根據不同價位,優先推薦成本價的銷售品供家屬自行選擇。”大興區殯儀館工作人員武娜説。
2018年7月,大興區在北京市率先啓動殯葬改革,出台《北京市大興區殯葬改革工作方案》,以惠民為核心,針對大興區户籍居民,出台遺體免費接運、冷藏(3日內)的優惠政策;生前為低保、優撫、見義勇為、區級以上勞模的居民,享受遺體接運、遺體冷藏(3日內)、遺體整容、遺體告別、遺體火化、骨灰寄存六項費用全部免除;對於選擇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的居民,由大興殯儀館提供免費遺體接運等六項服務。2019年,針對大興區户籍居民,又出台了骨灰免費寄存三年、告別廳降價10%、成本價銷售壽衣壽棺壽盒等共計九項殯葬惠民政策。
通過兩年多的殯葬改革,大興區的殯葬惠民政策不但每年直接為羣眾減少殯葬支出400餘萬元,同時帶動全區殯葬市場價格整體下調,為羣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率先制定殯葬規劃 全面優化設施佈局
經過前期多部門充分溝通研討後,大興區編制《大興區殯葬設施專項規劃(2019-2035)》。《規劃》提出,2021年底前,大興區公益性墓地將從14個增加到21個,形成“一館(大興區殯儀館)、兩墓(天堂公墓、天慈公墓)、多園(各鎮公益性墓地)”的殯葬設施體系,實現農村公益性墓地全覆蓋,補齊大興區公益性殯葬設施短板,從根本上解決羣眾殯葬“最後一公里”問題,實現“低碳殯葬、人文殯葬、綠色殯葬”。
率先啓動散墳治理 全面推進綠色殯葬
“在散墳治理這塊兒,前期我們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由鎮裏先進行摸底,有了大概的數據後,聘請專業測繪第三方公司,進行墳墓測繪工作。同時,與村裏一起實地勘察,初步認定後,由村委會通知家屬進行確認,再進行散墳遷移工作。”大興區西紅門鎮副鎮長姜曉穎介紹到。
2019年,大興區民政局出台《北京市大興區散墳遷移工作方案》,在全市率先啓動了散墳治理工作。截至2020年底,通過就地深埋、遷入公益性墓地、花葬、樹葬、草坪葬等方式,7個鎮完成全部散墳治理工作,共治理散墳9600餘個。2021年底前,大興區將完成全部1.5萬個散墳治理工作。
率先成立殯葬協會 全面提升基層治理
2019年,北臧村鎮作為大興區紅白理事會工作試點,通過成立鎮級紅白理事會,積極做好農村紅白事免費服務、政策宣講等工作,17個村同步成立由村黨組織書記任會長,老黨員、老幹部和羣眾代表5人任成員的紅白理事會分會,對本村羣眾舉辦的婚喪事宜規模等作出具體規定,破除了婚喪嫁娶鋪張浪費、大操大辦、互相攀比之風。
2020年,大興區加強殯葬隊伍建設,成立區殯葬行業協會,完善法治、德治、自治基層治理體系,吸納30多家會員單位,簽訂《大興區殯葬行業服務承諾書》;指導各鎮街、村(社區)成立紅白理事會,目前,各鎮街紅白理事會均已完成登記註冊,村(社區)紅白理事會備案520家,實現紅白理事會全覆蓋。
率先取消太平間 全面淨化殯葬市場
2021年1月1日起,大興區取消區內醫療機構太平間,醫療機構不再存放患者遺體,改為由區殯儀館統一存放。大興區殯儀館直接對接各醫療機構殯儀服務業務,打通殯葬惠民政策綠色通道,斬斷殯儀服務牟利“源頭”。目前,大興區設有太平間的3家醫院已按照要求執行,運行正常平穩有序。
為減少逝者家屬等待時間,經協商,大興區殯儀館將在區人民醫院設立遺體接運中轉站,並派駐工作人員和靈車,確保第一時間接運遺體。每例喪事花銷由過去3萬元左右降低到數千元,直接或間接為羣眾節省三分之二的費用。
供圖/大興區政府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蒲長廷
編輯/李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