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3月16日發表社論,題為《建設“全球化英國”需要艱難抉擇》稱,英國擁有的資源和能力無法匹配其野心。全文摘編如下:
在英國脱歐過渡期結束後,約翰遜政府終於開始為其“全球化英國”願景增添具體內容。一份長達100多頁的安全、防務、發展和外交政策評估報告為英國設定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擁有全球視野、解決問題和分擔負擔的國家”。然而,作為一個小型超級大國,英國的這種形象有一種約翰遜式的“魚和熊掌兼得”的特質。
這份報告描述了英國面臨的挑戰及其目標。報告建議,應為對抗崛起的中國而發展技術韌性和制定科學政策,並指出新冠疫情過後,安全威脅可能會以難以預料的形式出現。
報告還提出,應當在利用英國的軟實力與通過購買“下一代”武器而增強硬實力之間尋求平衡,儘管提高核彈頭數量限制引發了質疑。約翰遜政府應該恪守的承諾是,一旦經濟形勢允許,就不再削減對外援助,因為這是英國最有效的軟實力工具之一。
報告認識到,俄羅斯是英國面臨的所謂“最嚴重安全威脅”,但關於中國的論述較為模糊。向所謂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傾斜是有道理的,即便這主要是為開放市場而使用的一個幌子。
然而,英國擁有的資源和能力無法匹配其野心。“全球化英國”願景延續了始於數十年前的錯誤假設,即英國能夠保持“全方位”軍事能力。其結果將是,資源因過於分散而薄弱。
更現實的做法是接受英國作為一個擁有全球利益的歐洲大國的地位。英國面臨的大多數威脅也是其歐洲鄰國所面臨的。英國的出發點應該是成為北約在歐洲的堅強支柱。
美國官員表示,希望英國把重心放在北大西洋、歐洲大陸和地中海,從而使美國能夠把更多精力放在亞洲。英國皇家海軍計劃向東亞派遣新的旗艦航母。但是,借用美國飛機填充航母飛行甲板,這也可能表明英國心有餘而力不足。
“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傾斜”也掩蓋了報告中一個巨大的漏洞——為了英國安全而與最重要夥伴(歐洲,尤其是歐盟)進行合作的願景。英國脱歐為採取獨立的政策和行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應意味着對抗或迴避歐盟。
這份評估報告反映出英國政府不願承認無法擁有一切——就像脱歐談判和對抗疫情所體現的一樣。建設“全球化英國”需要在能夠實現的目標與可用的資源之間作出艱難權衡。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