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
其中明確提出,需求導向、聚焦服務貢獻是“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的基本原則,重點考察建設高校主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探索前沿科學問題和解決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尤其是基礎研究取得“從0到1”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的情況,以及立足優勢學科主動融入和支撐區域及行業產業發展的水平,在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開拓治國理政研究新領域新方向上取得創新性先導性成果的情況。
成效評價是對建設高校及其學科實現大學功能、內涵發展及特色發展的多元多維評價,其設計與大學排名、學科評估及績效評價等有顯著不同。
成效評價由大學整體建設評價和學科建設評價兩部分組成。大學整體建設評價,分別按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六個方面相對獨立組織,綜合呈現結果;學科建設評價,主要考察建設學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教師隊伍建設四個方面的綜合成效。
成效評價將“破五唯”要求貫穿全方位、全過程和各方面,注重體現“雙一流”建設本質要求,充分體現“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的改革導向。
一是開展多元多維多主體評價。堅持評價視角多元、評價內容多維,統籌自我評價、專家評價、第三方評價,
二是突出質量、服務和貢獻。堅決摒棄數論文、數帽子的做法,避免簡單以條件、數量、排名變化作為評價指標。在人才培養評價中,突出學生代表作、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等結果。在師資隊伍建設評價中,重點考察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投入、社會服務貢獻等。
三是優化評價手段和方法。實行水平評價與效益考核相結合、日常動態監測與週期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議相結合。
四是積極探索新的評價方式。探索建設成效國際比較,結合大數據分析和同行評議等,對建設高校和學科在全球同類院校相關可比領域的表現、影響力、發展潛力等進行綜合考察。
全文見鏈接:
《“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姜澎
來源:教育部官網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