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落實“愛國者治港” 香港立法會選舉利港惠民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綜合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即將於12月19日進行,這場選舉是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後的首場立法會換屆選舉,是新選舉制度下香港民主發展的生動實踐,意義重大。

依據特區《基本法》,立法會為香港管治架構中的立法機構,本應是最大程度體現民意,促進本地民生、推動香港良政善治的重要核心機構。然而,長期以來,囿於選舉制度的漏洞和缺陷,香港立法會選舉被境內外反動勢力所利用,所選出的“攬炒派”議員枉顧民生福祉,窮盡手段“拉布”,干擾阻礙立法會運作,將立法會當成顛覆特區政府、破壞“一國兩制”的戰場。一年多來,在中央的領導下,香港從國家安全到選舉制度都進行了深度治理,香港也逐漸走出泥潭,由亂到治,邁進 “愛國者治港”的新時代。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對落實“愛國者治港”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愛國者治港”原則是本次香港立法會選舉的政治倫理底線,更是凝聚香港社會共識的最大公約數。今年9月,新選制下的首場選舉——2021年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成功舉行,誕生了體現“愛國者治港”原則要求的全新選委會。新的選舉制度下,獲得提名權和資格審查委員會所篩選的所有候選人都是愛國者,也標誌着這場即將到來的立法會選舉中,反中亂港勢力再無香港政壇一席之地。

在“愛國者治港”的前提下,本次立法會選舉具有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以及公平競爭性。本次立法會選舉的議員將會通過選舉委員會選舉、功能團體選舉和分區直接選舉產生。選委會是由香港社會的不同界別、不同階層的代表人士組成,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由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來選舉產生立法會的部分議員,參與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提名,有助於突破某個界別、某個地區、某個團體的利益侷限性,補充現行制度下功能組別和分區直選代表性的不足,確保了政治參與的均衡度,平衡了香港整體利益、界別利益和地區利益,從根本上維護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

第七屆立法會的候選人來自不同政治光譜,擁有不同身份、階層、界別,具有多元性及廣泛代表性。臨近投票日,候選人們通過走訪選民、擺設街站、參加競選論壇等各種形式,熱情宣傳香港的發展願景和理念,“求變”“創新”成為競選高頻詞。候選人們通過比專長、比政綱、比理念、比承擔、比貢獻等,積極爭取選民支持,真正做到“區區有競爭,各個界別有得選”。選民們關注的也不再是候選人們的政治主張的對立和泛政治化的撕扯,而是看誰的政治綱領能把握經濟發展的新機遇,能準確切入民生改善的突破口,能真正幫助香港切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11月11日,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黨中央採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為推進依法治港、促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打下了堅實基礎。隨着香港迎來“愛國者治港”新時代,行政和立法機關將重塑新型合作機制及其互動關係,議事效率和理性討論將成為主流,符合國家和香港本土利益的新型民主將更為有效地服務香港、建設香港、服務國家,“一國兩制”將重新煥發活力,東方之珠也將再放異彩。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港澳台與世界事務研究中心副主任 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