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盛會即將啓幕 聯合國官員呼籲更多年輕人蔘與環境治理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綜合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昆明10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子倩)10月11日,旨在為未來10年佈局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BD COP15)第一階段會議將在雲南省昆明市開幕。

  這也是中國第一次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今天下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在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全球青年越來越多地關注環境問題,應激勵更多年輕人蔘與全球環境治理。

  此次大會將全面總結國際社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經驗,謀劃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藍圖。第一階段會議將完成除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外的各項議題審議,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會在明年上半年審議並做出決定。

  穆雷瑪説,近年來,她在與不同國家的年輕人的交流中已經深切感受到,“未來一代”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不斷增強。

  她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青年是未來社會的領導者和建設者。他們只有現在主動作為,才能在未來承擔起歷史責任,這對應對全球性的環境挑戰至關重要。”

  2010年,在日本愛知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對此後10年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確立了若干目標,但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2020年9月發佈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20個綱要目標中,僅6個目標得到“部分實現”,例如目標11中陸地和海洋受保護區域的增長比例達標,但是保護區的質量等指標並不達標。只有約1/10的國家有望實現“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各國對“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承諾的雄心與實現這些承諾的行動存在差距,在此背景下的COP15第一階段會議備受關注。

  穆雷瑪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雖然沒有一個“完全實現”,但這不代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止步不前。各國提交的國家報告總體均顯示有進展,數百個國家作出了支持生物多樣性的政策和行動。只是這些進展不足以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實現“轉型性變革”。

  2021年10月9日,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COP15新聞中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接受中方媒體聯合採訪。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子倩/攝

  “COP15將制定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框架和行動計劃,以扭轉生物多樣性惡化的趨勢,同時也希望能鼓勵更多的部門、企業、社區及個人,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穆雷瑪表示,大會更希望在各國積極參與的基礎上推動觀念的轉變,即:解生態環保之“題”的答案仍在地球上,需要實現經濟、管理和社會的韌性,從而利用重建的契機提升生態環境。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每個人都應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行動起來。

  穆雷瑪對COP15在中國政府的籌辦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COP15會期一度推遲,會議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最終第一階段會議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在穆雷瑪看來,這體現出中國在促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上的行動力和領導力。

  過去兩年間,《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中國政府聯同COP15籌備工作組委會展開了緊密的聯繫和合作。“當我今天走進大會新聞中心,看到隨處可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精心設計”,穆雷瑪切身感受到了中方為確保COP15順利舉辦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作為COP15的東道國,以及最早簽署和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無疑將扮演重要角色。在去年年底的一次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在談及中方對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設想和主場時指出:一是框架應平衡體現《生物多樣性公約》確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標;二是框架應兼具雄心和務實,既要為未來提供高瞻遠矚的指導,同時又要在借鑑“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經驗基礎上,確保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執行性;三是框架應照顧發展中國家關切,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支持。

  穆雷瑪認為,中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切實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發展總體佈局。COP15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中國的所作所為正在影響着其他國家和主體,中國在野生動物保護等領域的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