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我剛把防疫最新要求都通知給大家啦,外國鄰居們我也給他們翻譯了。”在瀾灣居民志願者羣裏,一條略帶“口音”的中文語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小夥子,你是外國人嗎?”“我來自烏干達,和大家一樣來做小區防疫志願者。”“小夥子中文講得很靈嘛!我們一起加油!”
這名外國小夥的中文名叫菲利,是上海電機學院自動化專業的留學生。在抗疫工作中,菲利和社區志願者們一同整理、搬運物品、挨家挨户給大家分發抗原檢測試劑。由於菲利所在的小區有不少外國人居住,他主動向外國居民們傳達社區最新防疫要求,鼓勵大家配合工作,共同守“滬”。
菲利的志願者之路,是從一袋食物開始的。疫情期間,菲利曾面臨物資短缺的困境。上海電機學院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班主任張麗娟得知這一情況,瞭解到菲利和自己恰好同住一個小區後,立即給菲利送去了蔬菜、餅乾等食物,解了菲利的燃眉之急。之後的線上漢語課中,張麗娟在講到抗疫戰線的中國力量時,鼓勵同學們積極加入志願服務,為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菲利聽後深受鼓舞,積極報名成為了一名社區志願者,結合自己擅長中文的優勢,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這樣的故事在上海電機學院的國際學生中還有很多。疫情期間,英國學生常客來製作了抗疫生活視頻,鼓勵同學們保持積極心態,勇敢抗擊疫情;科摩羅學生付豪在國際學生公寓主動宣傳抗疫政策,號召同學們積極配合防疫工作。這些暖心故事的背後,少不了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的老師們主動出擊,在生活上時刻關心每一位同學的健康動態,在課餘積極策劃一系列抗疫主題活動,在教學中靈活加入抗疫主題教育。老師們把身邊的抗疫故事作為最鮮活的素材,通過講述抗疫過程中的温暖、擔當和力量,講好中國故事。
菲利説:“中國有個成語叫投桃報李,我非常感謝張老師對我的幫助,我也希望能像她一樣,把這份温暖傳遞下去。”
作者:吳金嬌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上海電機學院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