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抗旱進行時:消防持續送水一個月,農場修渠引水保豐收
烈日當空,長江“瘦了”。這條全長6300餘公里,流域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的“中國第一大河”,在持續四十多天的高温炙烤下,失去了往日的磅礴之氣。
一級支流黃滸河“汛期反枯”,河道斷流;鄱陽湖、洞庭湖水體面積顯著減少,一個月內“縮水”近70%。截至目前,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個省(市)耕地受旱面積3299萬畝,246萬人、35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
鄱陽湖水位下降,湖區的落星墩完全展露出來(8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罕見高温“烤”驗着長江流域供水,一場保供保收的“戰役”打響了。水利部自8月16日起,實施“長江流域水庫羣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多地也迅速採取切實可行的供水舉措,保障羣眾基本生活飲用水,並通過打井、抽水等措施,盡力為乾涸的農田“解渴”。
四川合江:蓄水池見底,消防為村民送水千餘噸
離送水的消防車到來還有半個小時,在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水河溝村的臨時取水點,一隻只大容量的空桶就已列起了長隊。一個月來,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兩個月未見下雨,村裏的蓄水池早已見底。儘管位於長江支流的小漕河流域,但連日的高温“蒸”幹了村裏的常用水源。
起初,村民們有的騎摩托車到幾十裏外打水自救,有的直接在山溝裏挖坑取水。然而,遍佈山溝的坑越挖越深,日常用水缺口依然難以補全,“幾十年沒遇到過這種乾旱。”
村支書張煥德説,所幸村裏種植的玉米此前便已收割完畢,未受太大影響,但全村最急缺的仍是日常飲用水。還好,接到村民們的求助,合江縣消防大隊開始每日向村中送水,每户人家可接3桶,足以飲用三天。
“每次送水前,隊員們會認真清洗消防車水箱、水槍等供水器材。”據合江縣消防救援大隊三級指揮長姚雲輝介紹,該縣共有5個消防站,每個站點派出一輛消防車,每天早上6點出車,晚上8點收隊,向周圍停水的村莊送水。截至目前,已出動240餘次消防車,600餘人次,為各鄉鎮村民送水1200餘噸。
8月19日23時許,合江縣建設路消防救援站給白米鎮村民送水。 受訪者供圖
合江縣多山,從一個村趕到另一個村,路上往往需花費一個多小時。姚雲輝説,由於村民的用水需求日漸增長,消防車蓄水不足的情況愈加頻繁,常常需要中途到附近消火栓加水。遇上沒有消火栓的村莊,消防隊則要返回城鎮取水,來回一趟需要兩個多小時。送水時間因此被拉長,凌晨收隊已是隊員們的家常便飯。
而讓消防員們最為擔心的,不是路途顛簸遙遠,而是中途遇到火情,這時送水工作往往要被迫中斷。據姚雲輝回憶,8月中旬的一天,合江縣白沙鎮消防站就在“救火-送水-救火”中來回反覆。
“消防員加班為村民送水,特來電感謝相關部門。”前兩天,姚雲輝收到了一則市民熱線的反饋,他説,“打心眼裏覺得,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湖南華容:藕池河斷流,村民清淤抽水提灌抗旱
7月中旬,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鮎魚須鎮高山村村支書張金紅髮現,藕池河斷流了。
“原本長4000米、深33米的河流,現在只剩下河槽了。”張金紅告訴新京報記者,藕池河是長江入洞庭湖的“四口”之一,“此前我從來沒看見過藕池河斷流。”
據張金紅介紹,高山村種植有5800畝水稻,90%依靠藕池河水灌溉。旱情發生時,正值水稻拔節孕穗期,“但是當時,我們9台抽水機已經抽不到水了。”
一旦缺水,將直接影響水稻收成,張金紅隨即組織高山村黨員、村幹部等40餘人,啓用5台挖掘機將河中淤泥挖出,以便長江上游水流重新填補藕池河河域。緊接着,他們使用抽水機進行二級提灌、三級提灌,將輸送管道延長至60米,河水終於被引至高處的水田。
從藕池河通往稻田的60米長抽水管道。受訪者供圖
然而,連日來37℃-41℃的高温,又讓河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乾涸下去。為及時掌握旱情,張金紅組織巡邏隊,分三班,每班2人8小時進行巡邏。“巡邏任務是保證抽水機正常工作,同時查看水有沒有被抽上來並灌溉到農田裏。”8月10日,高山村再次增加了6台抽水機進行提灌。
“我們發現旱情比較早,應對比較及時,全村約90%的水稻能保證正常產量。”張金紅説,5月鮎魚須鎮人民政府召開了一次動員會,會上專家稱“藕池河極有可能面臨旱情”,他很慶幸自己把這句話聽進了心裏。
“再過20天,水稻就成熟了。往近了説,再過10天,過了孕穗期、抽穗期,水稻就不太需要水了,我們的抗旱就算成功了。”張金紅滿心期待。
江西都昌:鄱陽湖“縮水”,農場修渠引水保秋收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周溪鎮梟陽農場位於鄱陽湖畔,在農場場長曾愛國的記憶裏,整個7月,當地只下過一場小雨,“小得就像撒了一點兒灰。”
江西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而環鄱陽湖地區是江西的糧食主產區。自7月上旬開始,曾愛國就發現,“鄱陽湖水位降得特別快,一天能下降個20釐米。”
曾愛國在梟陽農場幹了16年,管理着近100名農户、5000畝水稻。起初,農户依循往年的慣例,認為“時候到了,還是會下雨”。然而,周溪鎮的天空始終澄澈無雲,農場盼望的雨一直沒有到來。由於天氣炎熱,水稻授粉並不盡如人意,曾愛國發現,“有些稻殼看着是飽滿的,但是一捏,裏面是空的。”
7月中下旬,鄱陽湖湖面開始萎縮,裸露的湖牀隔出一條條寬近10米的水溝。7月19日,周溪鎮召開種糧代表會議,研判抗旱形勢。第二天,曾愛國就召集農場工人,啓用了兩台挖掘機,開始挖水渠。
足足5天,他們從早上7點開始,一直幹到晚上7點,從鄱陽湖畔“牽”出一條300米長的水渠至農場蓄水池。由於水渠位置比溝槽高,無法直接引水,村裏又購買了8台抽水機,24小時不停工作。
在梟陽農場,抽水機正日夜不停工作。受訪者供圖
“水變得珍貴了。”曾愛國感慨道,“以前上游靠近蓄水池的水稻都是漫灌,現在只灌幾釐米就把水排到下游去了。”為了防止有上游農户私自將排澇溝堵住,曾愛國還派巡邏隊早晚巡查。
然而,高温加速了水的蒸發,“以往灌一次水,可以讓土地保持濕潤六七天,現在三五天,水分就沒了。”曾愛國告訴新京報記者,梟陽農場有3000畝水稻分佈在下游,上游蓄水池已無法保證下游水稻用水,為此,8月21日,村裏又增修了一條400米長的水渠,增設了8台抽水機,將鄱陽湖水引至下游蓄水池。
通過兩條水渠24小時不間斷抽水,梟陽農場保住了80%的水稻產量。據曾愛國介紹,水稻的第一茬已然成熟,畝產在1300公斤至1400公斤,第二茬也長勢良好。“今年打下的糧食和往年一樣,質量不錯,光澤度和口感都很好。”曾愛國稍稍鬆了一口氣。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