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牛車網]
一年一度3·15消費者權益日剛剛過去,“打假”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日前,新華社發文痛批新能源汽車,直指行業存在“虛假宣傳”“虛火過旺”等眾多隱憂,“產品指標註水還甩鍋客户”、“車企玩‘文字遊戲’忽悠消費者”、“PPT造車層出不窮”等等問題不一而足。
新華社此次發文的導火索,源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最近公佈的一批車企召回計劃。3月23日,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顯示,有超過40000輛汽車因安全隱患被實施召回,其中新能源汽車超過33000輛,佔比超過80%。
作為“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新能源汽車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中,均佔據重要位置,而此次新能源汽車集中召回案的爆發,則揭露出行業內部的發展隱憂。
首先是“虛假宣傳”。新華社指出,產品性能指標“浮誇”“注水”情況時有出現。一是虛標續航里程,二是誇大行業中常見的技術水平。牛車網為此專門對話北方工業大學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紀雪洪主任,他指出,行業中現在尚未完全統一續航里程的宣傳口徑,包括充電速度等問題,也在新興企業中較為突出,由於行業發展速度過快,直接或間接導致了上述情況發生。
新華社同時指出,針對存在的問題,部分車企往往是責任能甩就甩。除了甩鍋給車主誤操作,還有一些甩鍋給用車環境、基礎設施等情節,令人啼笑皆非。
牛車網曾就車企“甩鍋”一事諮詢過國家質檢總局工作人員,據瞭解,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能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電子元器件的頻繁使用,確實會導致更多的bug出現,這不僅僅哪一家車企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無可避免的痛點。而消費者的憤怒點在於,車企在未掌握確切事實根據的時候,率先“甩鍋”,這不是一家成熟車企應具備的素質。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曾對牛車網表示,作為新興行業的一員,新能源車企不能一味追求品牌效應的提升,同時,也要在汽車整個生命週期中審慎對待消費者,做好維護用户品牌好感度的工作。
新華社提出的另一關鍵問題是“虛火過旺”。廣闊的市場潛力催生出部分紙上“造車”的“PPT車企”。其實早在2014年遊俠汽車誕生之際,就給當時仍然懵懂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注入了這一新興“概念”:PPT造車。這類車企擅長使用先進的理念、優秀的策劃以及精美的PPT展示,先收穫資本市場的青睞,然後“遊俠”舞劍,意不在造車。
直到以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為首的新造車勢力逐漸進入到量產交付階段,才使得PPT造車一事逐漸啞火。但好景不長,被央視點名“燒光84億元沒有造出一輛車”的拜騰,再次將“PPT造車”一事拉到枱面上。包括以特斯拉為首的眾多新勢力,產能和市值間都存在巨大落差。
紀雪洪對牛車網表示,新能源汽車始終是整個汽車行業發展大勢所趨,不管是5年還是15年,温室氣體的排放一定會被消除,因此市場一直比較看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資本市場對於這類智能化、電動化車企的追捧,不能簡單評價是否超出合理估值,“市值泡沫”存在與否仍有待商榷。目前來看,新能源車企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反映了大家不同認知和博弈的結果。
新能源汽車股在經歷了2020年的瘋狂爆發後,又在2021年迎來“冷靜期”,數據顯示,無論是美股的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還是A股的比亞迪等,今年以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股價的波動,也昭示出資本市場正在逐漸趨於理性,而對於投資者而言,在這個風險與收益正相關的市場中,也是時候給行業降降温了。
#寫在最後
新華社的批評反映了一定的行業發展現狀和突出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仍有很多車企在認真造車,行業整體的發展速度與進步我們有目共睹,如何讓整個行業健康持續有序前進,是各行各業需要共同關注的事實。
近期,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表示,將採取技術、管理等多類措施,加強新能源汽車質量監管。對於車企而言,認真造車,需要產品設計、開發驗證等多方努力,而試驗不應該讓消費者來買單。在接受市場監管部門監督的同時,企業也應嚴肅對待產品問題,拒絕“虛標”“虛火”,還消費者一片澄淨的購車用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