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為充分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顯著改善,生動體現人民羣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昆明信息港推出“雲南的小康模樣”主題系列活動 ,聚焦雲嶺大地的小康故事。首期節目帶大家走進東川區,去看殘疾夫妻夏元聰和耿文芬自主創業勤勞致富的故事。
清晨,幾束陽光漏進拖布卡鎮的菜市場,耿文芬從鋪子裏端出五屜包子,紅糖的香味漸漸飄散開來。
當地人很喜歡來買耿文芬做的紅糖包子。記者袁鴻凱/攝
蒸屜一打開,熱氣在冬日晨光中上升翻騰,人羣慢慢圍過來,搶着要買新出籠的紅糖包子。耿文芬因為小時候生病用藥不當,雙耳失聰,只能看唇語。丈夫夏元聰偶爾在一旁幫着溝通,他左袖管空空垂着,右手在忙着遞塑料袋。
轉眼間,包子一掃而光。夏元聰退後幾步,掏出手機照下了這熱鬧的一幕。
夏元聰很少有時間來幫妻子,他在鎮上開了個家電維修店,還在三十多公里外的大樹腳村擔任着大小職務,兩口子各忙一端,日子是越過越好。
一晚上賺4塊錢,窮到連襪子都不敢買
1989年,夏元聰拎着從親戚那用40塊錢換來的臘肉,去耿文芬家訂婚。
他是拖布卡鎮大樹腳村人,前一年在幫別人舂牆時,不小心從高處摔下。村裏談不上什麼醫療條件,草藥醫生看後用夾板胡亂固定一通,導致左臂淤血壞死。正規的醫院在東川,需要足足走上兩天。等到了那兒醫生一看,只能截肢。家裏人擔心他娶不到媳婦,急忙張羅起來。
“別人訂婚都拿幾百塊錢,我沒錢只拿得出40塊錢的臘肉。”夏元聰用一種輕鬆的語氣説。從此,兩個人開始搭夥過日子。
1993年,夏元聰被東川殘聯推薦到昆明濟世之家學習維修家電,一年後,有人向他提出在昆明工作,月薪500塊。但夏元聰還是拒絕了,還是要回到拖布卡,“因為家在這啊,只要能做事在哪都一樣。”
夏元聰帶人前往他的修理店。記者袁鴻凱/攝
夏元聰在鎮上租了個小鋪子,一家人從江邊的大樹腳村搬到山上。
九十年代,農村剛剛興起家電,卡帶式錄音機每家都有,村裏不通電,大家就往回背電池,偶爾卡帶了、不出聲了,就叫夏元聰上門來修。
“一年要修‘幾火車’,太多了。”錄音機不好修,夏元聰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從吃完晚飯修到第二天天亮,最後收得4塊錢。“那個時候錢也值錢,4塊錢就苦一夜。”
夏元聰正在修理家用電器。記者袁鴻凱/攝
家裏兩個孩子到了讀書的年齡,生活負擔越來越重,用夏元聰的話來説,“窮到連一兩塊錢的襪子都不敢買。”
光靠修理賺的錢不足以養活一家人,夏元聰還在村裏包了十多畝大棚,種番茄、辣椒、黃瓜,什麼能賣錢就種什麼。晚上9點把菜拉到東川去賣,凌晨4點就有人來收購,天亮才能回來。“那時候苦,真的苦。”
耿文芬也沒閒着,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做些小生意。賣過菜,賣過洋芋粑粑、涼粉。後來從一位老人那學來做包子的手藝,2003年在拖布卡開了一個包子鋪。
耿文芬做的紅糖包子在當地小有名氣,夏元聰評價:只要蒸籠一打開,基本不會剩。老面蒸出來的包子鬆軟、飽滿,掰開以後香甜的紅糖幾乎要流出來。每天買包子的人裏三層外三層,最好的時候能賣兩、三千個。
新鮮出爐的紅糖包子。記者袁鴻凱/攝
一個搞維修,一個賣包子,夫妻倆就這樣熬了幾年,把兩個孩子供到了大學。
山頭綠了,家家户户住新房
2014年,村裏要評建檔立卡户,夏元聰家的情況完全符合條件——夫妻雙方重度殘疾,子女在上大學。
“我説我不要,有點事情做不用吃低保,那些錢還是留給更需要的人。”夏元聰非常堅定,雖然那個時候連房子也沒有。他始終覺得,自己不努力,誰也靠不了。
村裏招網格員,夏元聰報名去參加考試,一考就中。以前家電下鄉政策頒佈的時候,他自己買了電腦,學做文檔、做表格,有什麼不會的就上網查。所以在村裏工作後,很多事情都會請他幫忙,每天村上、鎮上來回跑。
“特別是前兩年建房的時候,老百姓的款打了多少了,建房進度怎麼樣了,關係到錢的問題還是要親自去問問。”村民有事情都喜歡來找他,有一次半夜三點下起大雨,村民打電話問他:“下雨了,我的磚在外面會不會淋彎了。”夏元聰回想起那個場景,禁不住笑出聲,説道:“老百姓就是這麼可愛。”
夏元聰在他的修理鋪裏認真工作。記者袁鴻凱/攝
如果村上不忙,夏元聰就回到修理店幹起老本行。現在換了大一點的鋪面,堆滿電視機、電腦、熱水器、取暖器,都是別人送來還來不及修的東西。雖然他會跟顧客提前説好忙不贏,但是畢竟修了三十年,大家只信任他的手藝,只想等着他修。
“現在生活更好,電飯鍋要是壞了很少有人會拿來修。”夏元聰也説不清生活是什麼時候變好的,好像是2016年,孩子大學畢業之後,也好像是漸漸的,整個拖布卡就變了個樣。
在夏元聰看來,有吃有穿有住的日子就是小康。記者袁鴻凱/攝
“原來多少人守着一口井搶水喝,現在家家户户都有自來水。”夏元聰回憶,以前燒柴,山上光禿禿的,後來通電但是電壓低,煮出來的米飯是夾生的。現在好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樣樣完善,家家蓋起新房子,高速公路就從門口過,山頭也越來越綠。
夏元聰和妻子耿文芬在二樓露台上澆花。記者袁鴻凱/攝
現在,住在新蓋的大房子裏,日子是越來越有滋有味。兒子不久前剛剛結婚,家裏掛着綵帶,到處貼滿喜字。耿文芬收攤回來,到陽台澆澆花草,還把地板拖得乾乾淨淨。夏元聰倒上幾顆玉米豆,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他端起一杯茶説:“可以了,有吃有穿有住的日子,就是小康。”(昆明信息港 記者蘇雯芊 譚石豔)
【來源:玉溪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