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統治了印度200多年,印度人為何不討厭他們,反而感恩戴
在近代,隨着西方列強的湧入,整個亞洲,非洲,美洲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過歐洲人的侵略和殖民。在這些國家中,唯一最早地做出積極應對的只有日本。日本隨後選擇了脱亞入歐,踏上了侵略他國的道路。
印度和中國的情況是非常不一樣的,他們雖然同樣國土廣袤,人口數量多,但是中國更成體系,更具有民族情感,而在印度就不一樣了,印度教中有着奇妙的生死觀,種姓制度和各地複雜的王公勢力讓印度無法形成真正的統一。在英國人到達印度之前,印度只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而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在英國人之前,印度是四分五裂的,而且有過多次被外族侵略佔領的歷史,從最早的亞歷山大大帝到後來的莫卧兒帝國,回首印度的歷史,他們是動亂的年代多,中間夾雜着很少時間段的統一,而中國和他們的情況恰恰相反,我們是基本一統,中間夾雜少許動亂。
印度能夠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並且在戰後留下一個完整的中央政府,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感謝英國的。而且,英國人在印度統治期間,為印度人留下了很大的一筆財富,單從鐵路一項來説,印度獨立時,他們的鐵路里程在全亞洲排名第一,其它的各種工廠設備,文化理念,已經把印度拉到了一個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地步。
説起文化方面,客觀地來説,歐洲人實際上是亞洲的老師,是他們把一些近現代化的技術和理念帶到亞洲來的,然後亞洲各國又用從他們那裏學來的理念擊敗了他們。有很長一段時間,亞洲各國在歐洲面前都是自卑的,甘願當學生的,中國,日本,印度都是如此。
英國人在印度不僅使用了多餘他們兵力數倍的僱傭兵,還在印度本土培育了很多當地的精英,因為他們深知,如果僅憑他們的力量,是管不住的印度的,他們需要藉助印度人自己的力量。而這些經過英國人培養的印度精英至少在前中期對英國的忠誠度都非常地高,他們説的是英語,穿的的英國的服裝,學習的是英國的文化和理念。
好聚好散是印度對英國始終抱有好感的另一大原因,他們之間雖然打過,鬧過,但是規模並不是特別的大,最後英國決定讓印度獨立,並沒有使出渾身解數來阻攔,所以雙方的情誼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