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名信截圖(圖片來源:美國“政治”新聞網站)
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40多個進步團體聯名致信總統拜登和國會議員,敦促他們避免對中國採取對抗態度,優先考慮與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公開信稱,“在全球經濟向清潔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美中兩國具有互補的優勢”,“為了應對氣候危機,建立一個為美國和中國普通勞動者服務的全球經濟,中美必須從競爭轉向合作”。在美國一些政客惡意挑動中美競爭、“遏制中國”聲音甚囂塵上的背景下,這些組織和個人堅持為中美合作發出理性之聲,十分難能可貴。
在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在對華議題上出現“合流”,拜登政府將中美關係敍事框定為“制度之爭”的情況下,中美關係正面臨着嚴峻挑戰,而這無疑將給中美在一些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造成負面影響。大國政治的悲劇不是給定的,未來的走向取決於今天的每一個選擇。眼看一些美國政客猛踩油門將中美關係推向危險的懸崖,越來越多人開始突破地緣政治鬥爭的狹隘藩籬站出來發聲。美國政府是時候傾聽這樣的理性之聲了。
以氣候變化領域為例,儘管拜登政府自上任之初就強調,白宮願意將中美在氣候領域的合作與中美在地緣政治方面的競爭相區分,但顯然,美國政壇不斷推高的反華情緒將日益壓縮任何領域的合作空間。就在上個月,美國商務部以所謂“強迫勞動”為藉口,宣佈將中國新疆五家太陽能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在許多美國媒體和專家看來,美國此舉很可能“搬石砸腳”。美國《國會山報》稱,新疆的工廠生產了全球多晶硅供應量的約一半,多晶硅是太陽能電池板和半導體的關鍵材料。美國打壓新疆新能源企業,“將影響到拜登政府可再生能源目標的實現”。進步派組織在公開信中警告稱,拜登政府向中國發起的“新冷戰”無助於氣候危機的解決,“正在毀滅世界”。
再看被視為中美關係“壓艙石”的經貿關係。儘管過去幾年裏,一些美國政客不斷叫囂“中美全面脱鈎”,但中美經貿關係並沒有受到太大沖擊。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2020年中美貨物貿易額仍達到5601億美元,同比增長0.4%。中國美國商會3月9日發表的2021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75%的受訪企業對其未來兩年在中國市場實現增長和中國經濟復甦持樂觀態度。另外,57%的企業亦對其盈利潛力較為樂觀。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葛國瑞就表示,希望美國政府為美國企業在華經營創造良好條件,“我們希望美國政府認識到會員企業的業務在中國取得成功有多麼重要。從根本上講,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完全脱鈎的想法將是破壞性的,本質上是對美國經濟的破壞。”
越來越多有識之士在大聲疾呼:一味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挑起兩國競爭,最後的受害者恐怕將是美國自己。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學和衞生政策與管理學教授傑弗裏·薩克斯在世界報業辛迪加撰文稱,拜登的對華外交政策首先應該尋求合作,而不是假定衝突,“合作並非如美國保守派一再聲稱的是怯懦”,“今天的對立敍事有可能造成自我實現的預言。”在他看來,加強同中國的合作甚至對民主黨自身的政治議程也有幫助,隨着全球對立的減弱,拜登可以把政府精力投向克服不平等、種族主義和不信任上,這些因素在危險地撕裂美國社會。
自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秘密訪華促成中美關係“破冰”以來,經歷風雨的中美兩國如今早已緊密相連,這是任何反華政客都不能破壞的現實。正如基辛格日前在一個紀念他秘密訪華50週年的會議上所言,“五十年後的今天,美中兩國間的合作需求並沒有減少。兩國關係仍然至關重要,甚至比1971年時更加至關重要。”(聶舒翼)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