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那一刻起,母親和孩子就是相互依賴的關係了。孩子正常發育過程中,許多媽媽會因為工作而忽視了孩子,使得孩子的許多要求得不到滿足,母子關係越來越僵硬。
也正因如此,很多孩子出現了叛逆,和媽媽關係冷淡的情況,往往家長一直埋怨孩子不懂事,殊不知,我們在和孩子日常的交流過程中,可能早已不經意間,戳傷了他們柔弱的心,可以説,多數冷淡親子關係,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案例冰冰今年八歲了,本應該是每日和媽媽歡笑玩鬧的年紀,他卻總是孤零零的。
由於媽媽工作繁忙,越來越對冰冰沒有耐心,即便冰冰又哭又鬧渴望引起媽媽注意,媽媽都無動於衷,有時還會對冰冰進行打罵責罰,冰冰雖然委屈但也有苦説不出。
很久沒有和媽媽深度交流的冰冰,提出要和媽媽爬山春遊,他對這個計劃充滿了期待。
可是媽媽卻以工作繁忙,拒絕了要求,見冰冰態度堅決,媽媽耐心被一點點磨沒了,乾脆將冰冰鎖在門外。
冰冰越來越低落,每一次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即使是希望一次偶爾的陪伴也遭到了拒絕。
本來開朗活潑的冰冰,因為多次拒絕,變得越來越自卑,想到自己從小就沒有父母的關懷,別的小朋友和媽媽走在一起都讓他格外羨慕,他只能遠遠看着。
冰冰一次次提出請求,每一次都會遭到拒絕,慢慢地,冰冰變得抑鬱,不願意和他人交流,也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再也沒有了孩子應有的生機勃勃。
很多父母會因為自身問題而忽視了孩子,使孩子沒有得到父母相應關懷,慢慢導致親子關係疏離。
也有強勢父母覺得,孩子就應該順從自己的命令,在自己的監控下成長,不能提過分要求,不能不考慮父母的勞累。
可也正是這種強勢,損害了親子關係的搭建,要想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在孩子向父母提出三種請求時,不要貿然拒絕。
1)請求父母傾聽
很多父母因為覺得孩子沒有主見就不聽取孩子的意見,而實際上孩子心底十分希望父母能傾聽他們的意見,得到父母的認可,而不是沒有耐心地隨意打斷,隨意決定。
2)請求父母原諒
孩子犯錯後很多父母會斤斤計較,不依不饒對孩子進行訓斥和説教,孩子這時候並不希望父母再責罵他們了,而希望父母能原諒他們,給他們一個知錯能改的機會。可父母卻往往不接受這種訓斥聲中的道歉,覺得孩子虛偽。
3)請求父母陪伴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繁忙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使孩子內心空虛,其實孩子要的不是金錢,只是希望父母多陪陪他們,多和他們獨處一會兒,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裏的地位,不至於讓孩子遭到冷落。
孩子如果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家長可以對其加以改正和認可,在傾聽孩子的基礎上多尊重和理解,對孩子偶爾的請求進行適當的滿足,有助於孩子更積極地與父母交流,也有利於母子關係的和睦。
抽出時間陪孩子在孩子請求陪伴時,家長應反省自己是不是很久沒有陪孩子了,同時應該把自己的工作放一放,抽點空閒時間,哪怕和孩子寫作業,散散步,都能滿足孩子匱乏的內心。家長要在小小的細節照顧到孩子的感受,因為陪伴才是最好的關懷。
給孩子反省的空間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對孩子進行喋喋不休的訓斥,但孩子往往最希望的就是家長能給自己一個空間讓孩子自身反省。家長可以在孩子犯錯後,讓孩子回到房間思考,這比貼在孩子耳邊訓斥更易於孩子接受。
家長是孩子的依賴,孩子的請求往往是因為他們內心得不到滿足,家長不要隨意拒絕孩子的要求,儘可能地填補孩子的空缺,能夠讓孩子越來越懂得感恩父母,和父母的關係也會更和諧。
家長們,你們的孩子有哪些請求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