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盲盒等潮玩為主營業務的泡泡瑪特(HK:09992)再陷輿論風波。
近日,有網友發佈視頻稱,在泡泡瑪特濟南萬象城店買到了被拆封的盲盒,質疑店員二次銷售。事件發酵後,泡泡瑪特承認其濟南萬象城店盲盒產品存在二次銷售行為。
據新京報,12月24日,泡泡瑪特對記者表示,網友發佈的情況屬實,涉事員工已經全部辭退且永不錄用。同時,泡泡瑪特開始對各地門店巡視並加強監管,歡迎粉絲、消費者繼續監督。
經監控確認,12月14日,泡泡瑪特濟南萬象城店有5名店員自行拆開11個盲盒,拿走了想要的才結賬。泡泡瑪特表示,12月21日,公司與涉事的5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關係,涉及的商品全部收回。
據貝多財經瞭解,這並非泡泡瑪特旗下門店第一次出現類似的情況。大眾點評等平台中,消費者遇到泡泡瑪特盲盒外包裝被拆開的情況時有發生,更有服務員留下熱門款給黃牛,包括北京朝陽大悦城店、頤提港店、藍色港灣店等。
今年3月份,新浪旗下黑貓投訴曾發佈2019年熱門消費維權事件盤點報告,揭曉十大行業“亂象”。其中,“炒盲盒、炒鞋等引發侵權隱患”上榜,稀缺盲盒在二手市場甚至被炒到上千元高價。
以盲盒為例,消費者購買盲盒類似於下注賭博,在不確定性遊戲結果的刺激下,有可能導致消費者盲目消費。有專家指出,因盲盒價格的投機性,使得盲盒的交易性質可能被認定為帶有賭性,違反了公序良俗,交易效力被法律所否定。
報告顯示,炒作經濟也促生了一批交易平台,但由於玩家和平台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價格可能會在短期內被人為操縱,可能會產生經濟風險。同時,炒作經濟也將一大批不合規的假貨流入市場,混淆消費者的認知,引發消費糾紛。
除了線下門店外,泡泡瑪特的線上店鋪也頻頻被吐槽。有消費者投訴稱,其通過雙十一福袋買的泡泡瑪特盲盒明顯瑕疵品。要求返廠換貨後,再次收到了瑕疵品,“品控極差還不讓退貨,再換一次也沒法保證是不是瑕疵品,浪費顧客時間。”
資料顯示,泡泡瑪特於今年12月11日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9992”,發行定價為38.5港元,將收取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50.25億港元。若行使超額配售,最多募資57.82億港元。
根據泡泡瑪特此前遞交的招股書,其2017年至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和16.8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4.38%、225.4%、227.2%。同期,其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與4.51億元。
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的營收為8.18億元,同比增長50.5%;淨利潤1.41億元。其中,Molly形象的泡泡瑪特產品銷售額佔其總營收的比重為16.3%。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其盲盒銷量為2.7萬個,同比增長70.5%。
2017至2019年,Molly給泡泡瑪特分別貢獻了0.41億、2.14億、4.56億元的收入,佔比分別為25.9%、41.6%、27.1%;2018年、2019年,Pucky分別貢獻了0.75億、3.15億元的收入。
另據瞭解,2019年7月,有用户爆料稱,自測出收藏的幾款泡泡瑪特的Molly系列娃娃甲醛含量超標,引發網絡熱議。而後,泡泡瑪特兩度發佈聲明,稱所有產品上市前均通過國家檢測,且送檢樣品也未檢出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