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大地震的噩夢,海地不想再做

海地大地震死傷人數還在持續增加。

當地時間8月15日晚間,海地民防機構公佈最新數據,截至目前,海地7.2級地震已經造成至少1297人死亡,5700餘人受傷。預計死傷數字還會進一步上升。

在海地遭受重創的南部省,街邊迴盪着民眾痛苦的哭喊聲,民眾還在廢墟之中尋找親人、朋友和鄰居。

政府救援工作也進展得十分坎坷,部分地區民眾依然缺乏足夠的食物、藥品等基本物資。

如今的場景讓人想起了11年前的地震救援,當時的救援工作混亂不堪,物資遲遲沒有送達至受災民眾手中。

“我們的應對工作會比2010年做得更好。”這是海地總理阿里埃爾·亨利對海地受災民眾許下的承諾。

受災民眾依舊缺乏物資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地震信息網消息,當地時間8月14日,海地西部尼普斯省發生7.2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0公里。此次地震影響範圍甚廣,整個加勒比地區都有震感,包括古巴和牙買加。

儘管亨利已經宣佈海地進入為期一個月的國家緊急狀態,政府也已經協調各種資源為這場毀滅性地震的受害者提供援助,但救助情況並不樂觀。

“政府的救援物資還沒有到來。”海地萊凱的當地居民吉迪恩·德爾瓦向新京報記者説道。

11年前大地震的噩夢,海地不想再做

當地時間8月15日,海地萊凱,地震之後,當地民眾開始展開救援措施。人們將一個被單蓋在躺在廢墟中的罹難者身上。圖/IC photo

萊凱是海地南部省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德爾瓦表示,雖然亨利也來到萊凱查看受損情況,但他沒有采取真正有意義的行動。他會見了當地官員,正在計劃震後救災的方案,但還沒有發表任何聲明。

醫療物資也處在緊缺狀態。

“我是這附近唯一的醫生。”海地萊凱救援醫生愛德華·德斯廷(Edward Destine)對《紐約時報》説道。

擁有近100萬人口的萊凱,卻只有幾十名醫生。德斯廷在萊凱機場附近臨時搭建的手術室裏工作,他一天內要給10名患者準備手術,但是醫療物資嚴重缺乏,“這裏亟須靜脈點滴和最基本的抗生素。”

政府救援工作一波三折

海地政府救援工作的開展也是“磕磕絆絆”。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海地公共工程部派遣了由軍民人員組成的55個救援隊,但這遠遠不夠。德爾瓦表示,萊凱到現在都是靠當地居民團結一致,彼此互相援助。

受災民眾至今“缺人少物”,這部分與政府救援工作受阻有關。

海地民防機構指出,地震還引發了山體滑坡,導致連接重災區的萊凱和熱雷米之間的主要道路被堵塞,救援工作受阻。

11年前大地震的噩夢,海地不想再做

當地時間8月15日,海地萊凱,地震發生後,救援清理工作進行中。圖/IC photo

另外,人為因素也妨礙着政府開展救助工作。

聯合國駐海地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警告稱,由於幫派暴力的存在,救援行動面臨限制,這些幫派暴力團伙阻礙了行動人員正常開展工作,也使得他們無法接觸到受災羣眾。

目前,聯合國駐海地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已經和幫派暴力團伙達成了一週的“停火協議”,為救援工作打開一條人道主義通道,讓物資安全通過。

“緊急救援小組和醫療物資已經被直升機運到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希望幫派團夥能履行他們的承諾。”聯合國駐海地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官員説道。

未來幾天,熱帶低壓“格蕾絲”的登陸或使救援工作變得更加複雜。

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消息,目前“格蕾絲”已經從熱帶風暴降級為熱帶低壓,預計將在當地時間8月16日深夜或17日清晨席捲海地。據預測,“格蕾絲”將會帶來約100毫米到200毫米的強降雨,同時,強降雨或將導致洪災和泥石流,影響震後的救災進程。

新京報記者連線海地阿坎鎮當地救援醫生讓·保羅,他介紹,當地時間8月15日晚,阿坎鎮下起了大雨,民眾聚集在大街上,很多人沒有帳篷,舉目之處都是廢墟。

除外部原因外,海地政府自身應對也存在不少問題。

《紐約時報》指出,懸而未決的總統刺殺事件、政治危機不斷、嚴重的貧困問題以及系統性的幫派暴力,都讓這個擁有1100萬人口的加勒比海島國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毫無準備、困難重重。

11年後,海地進步了嗎?

如今的海地不免讓人想起了2010年的那場地震。

據CNN報道,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了“毀滅性”的7.0級地震,造成22萬至30萬人死亡,另有30萬人受傷。

11年過去了,其實海地在抵禦地震方面還是取得了一些進步。

2010年海地地震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教授埃裏克·加萊(Eric Calais)擔任聯合國減災計劃的科學顧問,負責協助海地地震安全和科學能力規劃。

加萊指出,在地震後,海地出版了國際地震災害地圖、制定了國家建築規範、根據地震規範設計和建造了若干新建築,還培訓了建築專業人員。

但這些措施還遠遠不夠,海地作為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在資金供給方面總是存在問題。加萊表示,難以找到資金更新地震災害圖,也沒有資金運營和維護地震(預警)網絡。

新建築在海地中佔比依舊很小,美聯社指出,海地的大部分建築是典型的混凝土和煤渣砌塊建築,這種建築類型主要是為抵禦強風,一旦遭遇地震就很容易倒塌。

11年前大地震的噩夢,海地不想再做

當地時間8月15日,海地萊凱,地震之後,當地民眾開始展開救援措施。8月14日,當地發生7.2級地震,截至目前造成至少300人罹難。圖為地震後在街道上的人們。圖/IC photo

在救援工作方面,海地政府似乎正在吸取11年前的教訓。

2010年地震後的救援工作十分糟糕。

據英國《衞報》報道,國際救援機構指出,2010年海地地震的災後救援組織工作陷入“徹底混亂”中,後勤工作混亂以及對優先事項的爭論,大多數海地人沒有辦法得到救助,陷入越來越深的絕望。

無國界醫生組織表示,當時美國控制着海地的主要機場,聯合國負責監督物資分發,兩個系統在救援工作的責任上出現了混亂,導致無法將基本物資運送到海地。“搞不清楚誰是負責人。”

“2010年海地地震是我處理過最困難的災難之一。”愛爾蘭醫療慈善機構“Goal”負責人約翰·奧謝(John O'Shea)説道,在大規模救援行動面前,海地缺乏“領導”和“協調”。

援助機構表示,儘管美國等外國救援力量口頭上説聽命於海地政府,但當時的海底總統勒內·普雷瓦爾並沒有實際的控制權。時任海地總理貝勒裏夫説道,政府已經被這場危機所“淹沒”。

在接受國際援助時,海地曾出過亂子。因此,在本次地震救援中,海地政府提出要統一協調、管理外國救援物資。

海地政府重申,外國慈善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團體想要向海地派遣人員、物資和設備等援助,都必須交由海地民防機構進行運輸和管理。

亨利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為政府的應對措施進行辯護,稱這是為了防止重犯2010年的錯誤。海地政府確實請求外國提供援助,開展搜救工作,但是在完成更全面的(損害)評估之前,海地政府不會要求更廣泛的國家援助,也不鼓勵慈善組織直接來到海地分發物資。

新京報記者 欒若曦 見習記者 侯吳婷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立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37 字。

轉載請註明: 11年前大地震的噩夢,海地不想再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