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3歲上重點本科,17歲成為研究生,卻在20歲被退學,理由:夠奇葩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綜合

不知道還有人有人記得魏永康這個名字,他是被人稱為”天才少年“的一個男孩,他的一生一直都是一個傳奇,但是”天才少年“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弱點。

13歲就已經考上了重點本科,在17歲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看似已經是走上了人生巔峯,但是令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魏永康這一個天才少年,竟然在20歲的時候,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退學。

這一件事情也讓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驕縱,可以到這地步,並且還嚴重到了影響孩子前程,甚至是退學這樣的結局。

警鐘敲響,面對驕縱孩子,應該怎麼去做呢?

一、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驕縱行為

1.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如果家長有看過電視劇的就知道,在《虎媽貓爸》裏面,趙薇扮演的趙勝男,就有一個十分嬌氣的小公主。

這個小公主無論是在奶奶家裏,還是在姥姥家裏,都一直是小公主一樣的存在,吃飯的時候,姥姥親口喂,喝水的時候,是姥姥親自將吸管插好,準備到孩子的面前,甚至是小公主要騎大馬,姥爺也要不顧及自己的年齡究竟有多大了,也要讓孩子騎上大馬。

2.要啥買啥,吃啥也買啥

相比生活不能自理,另一種就是寵溺的巨嬰,要啥買啥這一類的就是。很多家長都曾經表示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寶貝,但是對待寶貝的時候,並不能一直呵護,因為這樣,會導致孩子成為一個巨嬰。

曾經有抖音就出現過一個媽媽與孩子之間的視頻,內容就是媽媽帶孩子逛超市,孩子想要香腸,媽媽不買,於是便將香腸咬了一口,媽媽只好無奈的買下,並且第二次孩子已經學會了同樣的方式,繼續進行着同樣的行為。這就是因為孩子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很輕鬆的得到自己想要的造成的結果。

3.離開媽媽不能活

之所以媽寶稱為媽寶,很多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已經嚴重到了,離開自己的媽媽不能“活”的地步。

開頭所講述的魏永康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例如一個即將要上高中的孩子,抱着自己的媽媽大哭,一開始很多人認為是孩子受了委屈,但是問了媽媽才知道,原來孩子並不想要去學校,才會造成現在的事情發生,因為他覺得自己來到了高中,媽媽就不能幫助他穿衣服,疊被子,做飯了。

二、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1.父母對於孩子過於寵溺

很多孩子之所以養成嬌氣任性的習慣,大多都是家長造成的,例如《虎媽貓爸》裏面的孩子一樣,若不是姥姥過於寵溺,孩子也不會出現驕縱的現象。

2.唯恐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因此過度進行愛護

許多父母因為自己孩子還不是成人,於是覺得孩子對於這個社會還是泰國弱小,因此就會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過度的保護,為了讓孩子不受到傷害,但是於此同時,孩子也變成了媽寶,幹什麼都不行。

3.父母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做決定

父母總覺得自己孩子做事情不夠成熟,於是對於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是自己做主,不讓孩子有任何可以自己做主的機會,並且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但是這樣,就會讓孩子變成巨嬰,像從前的魏永康一樣,生活不能自理。

三、為了不讓孩子養成驕縱和依賴性強的行為,父母應該做些什麼?

1.不要過度干預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有充分的獨處空間。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驕縱,甚至依賴性的行為,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沒有自己的獨處空間。有一位媽媽曾經表示,她受不了自己的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因為她並不瞭解,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之後,會發生什麼自己不知道的可怕行為,因此才會不讓孩子有獨處空間。但是這樣的過度干預一點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要給予孩子 足夠的獨處空間,讓孩子能夠獨立起來。

2.保護不是最好的愛,最好的愛是放開。

很多家長都知道保護孩子可以讓孩子不受到傷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將孩子保護得太好,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決定。孩子如果一直在父母的保護下成長,如果父母突然離開,那麼孩子一定承受不住社會帶來的考驗,然後面臨危機,因此,父母對於孩子來説,最好的愛並不是保護,而是放開孩子,讓孩子能夠多多鍛鍊,才是正確的選擇。

3.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是自己永久的後盾。

父母應該注意的是,不要從小給孩子輸入什麼孩子就是公主,孩子就是王子,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的思想。而是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明白孩子的成長是屬於自己的,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困難需要自己解決的,自己的父母雖然可以保護自己一時但是當將來父母不在的時候,面臨這些困難的只有自己。

所以讓孩子明白父母並不是自己永久的後盾,自己永久的後盾永遠是自己,唯有成長之後得到的經驗與勇氣,讓自己獨立起來才是關鍵。

總而言之,在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中,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巨嬰,無法適應社會生活,也不要讓孩子變得驕縱,從此不能成熟起來。唯有學會讓孩子獨立,才是正確的道路。

看完以上,你對孩子驕縱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區留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