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沂蒙紅牛”蒙山牛保種記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綜合

“龍門角,抱頭花,駱駝蹄子大尾巴。”這是沂蒙地區人民對蒙山牛形象的描述。蒙山牛是山東省地方優良品種,是與魯西黃牛、渤海黑牛齊名的山東省三大地方良種牛之一。該品種歷史悠久,東晉學者郭璞所著《爾雅註釋》及清代《費縣縣誌》中均見記載。蒙山牛體質結實,抗病耐粗,善登山爬坡,使役性好,遺傳穩定,是適應當地自然生態環境,深受本地羣眾喜愛的役用家畜。據《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記載,20世紀80年代前,蒙山牛最高存欄量14.7萬頭。但伴隨着農業農村現代化、機械化的不斷髮展,蒙山牛的役用功能基本被農機取代,隨着役用屬性的不斷降低,肉用屬性不及外來品種的蒙山牛,逐漸走到了面臨種羣滅絕的危險時刻、十字路口。

2006年,原農業部啓動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原山東省畜牧局調查時,在沂蒙地區僅發現10頭純種蒙山牛。2012年,沂南縣田園牧歌養殖場義無返顧地加入到蒙山牛保種的工作中,對蒐集到的38頭純種蒙山牛進行品種保護。但因種羣數量過少,繁衍十分困難,2015年在資金短缺和繁殖困難的雙重壓力下,僅剩33頭純種牛的保種羣被轉讓到河東區臨沂市創新養殖廠,且多為老弱病殘個體,種羣滅絕的陰影再一次籠罩了這個為沂蒙山區農業農村發展立下“赫赫戰功”的族羣。

臨沂市創新養殖廠接手保種羣後,成立了臨沂蒙山牛原種繁育基地有限公司,安排繁育場員工到莒南、沂源、蒙陰等縣農户家中收集蒙山牛,以每頭1萬元的價格先後收集到100多頭純種蒙山牛,經有關部門鑑定後納入保種羣。2016年至2021年6年間,臨沂蒙山牛原種繁育基地有限公司在蒙山牛保種項目上累計虧損達300萬元。當有人問臨沂市創新養殖廠執行董事魏玉波是否準備放棄時,他説:“無論怎麼樣,既然接過來,保種還得繼續下去。要讓全世界知道,我們臨沂除了有‘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還有‘沂蒙紅牛’。”老魏的話説得鏗鏘而堅定,充分體現出了一個有責任的企業家對蒙山牛的熱愛,對沂蒙家鄉、對國家畜禽遺傳資源有力保護的無悔情懷。

魯南戰役、淮海戰役、孟良崮戰役,抗戰時期發生在沂蒙大地的每一次勝利,除了千千萬中國紅軍、沂蒙紅嫂和沂蒙百姓的犧牲奉獻,也應當有蒙山牛的一份貢獻、一枚勳章。在敵人的血腥圍剿中,在飛機的狂轟亂炸中,是一頭頭蒙山牛憑藉較小的體型、強健的四肢和出眾的耐力,拉着一車車抗戰物資翻山越嶺,將槍支彈藥和口糧棉衣送到一線戰士的手中。蒙山牛不僅是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種羣,更是“黨羣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沂蒙精神的具體體現,它是中國紅軍的好戰友,是沂蒙人民的好夥伴。

蒙山牛的保種情況得到山東省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臨沂市政府曾連續三年對保種場給予一定資金扶持。目前,蒙山牛已被國家列為瀕臨滅絕遺傳資源,臨沂蒙山牛原種繁育基地有限公司也於2018年被列為山東省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山東省畜牧總站每年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儘管扶持資金有限,但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保種企業的燃眉之急,增添了企業的保種信心。

目前,蒙山牛保種場存有純種公牛6頭、純種母牛74頭,基本滿足種羣繁衍需要,保種場內悠閒歡樂、恣意奔跑的犢牛,預示着這個種羣未來的興旺。

當蒙山牛保種場的負責人魏玉波再次被問及保種項目進展情況時,他眉宇間的愁緒已經消散,看着吮吸乳汁的小牛犢呢喃道:“守住了,守住了。”保種場內微風吹過,將青儲飼料發酵產生的微酸散播整個場地,酸氣縈繞鼻間。越過圍牆放眼望去,場周是一眼無際的綠色麥田,恍惚間我似乎明白了蒙山牛保種的意義,它是沂蒙人民歷史的見證者,時刻提醒着我們:要銘記過去的艱難、回味歷史的酸澀,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憧憬明天的美好。憶過去星火燎原,向未來生機盎然。願我們回眸過去、把握當下、展望未來,用辛勤的雙手、勇毅的擔當、無私的奉獻為建設富強文明美麗的祖國貢獻出我們畜牧人的力量。(韓雨桐 曹文棟  陳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