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前總統薩科齊被判刑後首度發聲喊冤:不能因為沒做過的事獲罪。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3月1日,法國巴黎輕罪法庭判處法國前總統薩科齊3年有期徒刑,其中一年實刑,薩科齊就此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曆史上首位被判實刑的前總統。
秘通話隱真示假 空許願弄巧成拙
2013年9月至2014年春,一個登記名為“保爾·比斯馬茨”的手機用户頻繁和前總統薩科齊長期律師赫爾佐格、時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的阿吉貝爾通話,詢問有關薩科齊“非法接受政治捐款”兩件指控案的保密信息。
這兩件指控案都非同小可——其中一宗涉及大名鼎鼎的歐萊雅集團女繼承人貝當古。薩科齊被指控在2007年的總統競選中非法接受她的資助,如果指控成立,薩科齊有“非法權力尋租”之嫌。
另一宗則是指控薩科齊曾接受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的政治獻金——接受外國領導人捐贈本就違法。
這位“比斯馬茨”在“三邊通話”中承諾“幫阿吉貝爾當上摩納哥大法官”,作為獲得保密信息的回報。
正應了“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句話,本應絕對保密的上述“三邊通話”卻被調查人員竊聽。
這還不算,很快就有確鑿證據表明,化名“比斯馬茨”的正是薩科齊本人。
阿吉貝爾最終並未能如願當上摩納哥大法官,但薩科齊等三人卻因此被送上了巴黎輕罪法庭。
2020年12月8日,檢察院以“貪腐”和“影響力交易”兩項罪名,請求法庭判處薩科齊4年有期徒刑(其中兩年實刑),並處罰金100萬歐元。
最終法官博內爾裁定兩項罪名成立,“判三緩二”。赫爾佐格和阿吉貝爾也被判有罪,刑期與薩科齊一模一樣。
法國是個政治風雲變幻莫測的國家,歷史上被判無期徒刑的前國家元首(貝當元帥)、被判處死刑的總理(賴伐爾)都不乏先例。
不過自1958年4月,戴高樂將軍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以來,政治博弈變得“含蓄”起來,前總統希拉剋是此前(2011年)唯一被定罪的。
但他的罪名發生在當選總統以前很久(擔任巴黎市長時虛設職位),且並未判實刑。
薩科齊這次可謂開了先例。
歐萊雅集團女繼承人貝當古。我們視頻截圖。
靠強硬政壇終崛起 多謀略生涯卻留憾
如果説,20世紀最後20年的法國政壇高手雲集、“龍爭虎鬥”,密特朗、希拉剋、德斯坦三位風格迥異、政見不同的高手同台競技、精彩紛呈,那麼21世紀的法國政壇就不免寂寞。希拉剋引退後,只有薩科齊呼風喚雨,顯得“更像個大人物”。
薩科齊是匈牙利移民後裔,1978年大學本科剛畢業就投身政壇,加入了戴高樂派政黨、第五共和國的主流中右翼大黨“保衞共和聯盟”(後來的人民運動聯盟UMP-法國共和黨LR),最初表現平平。
但2002年,他獲得時任總統的希拉剋賞識,成為其謀求連選連任團隊的主將,一度被認為有望出任總理。
希拉剋連任後,任命薩科齊為內政部長。這位移民出身的政客上任後卻用鐵腕對待移民,最終釀成2005年“93省大騷亂”。
由於當時法國社會對北非裔移民嘖有煩言,薩科齊強硬彈壓“93省騷亂”的做法,反倒為他快速“吸粉”,使之一躍成為當時法國政壇最具號召力的新星。
同年他當選黨主席,並高調宣佈“2007年參選總統”。
2007年,他在總統大選中獲勝。
就任總統後的薩科齊成為第五共和國曆史上最具爭議的總統。
一方面,他繼續維持對移民、尤其非法移民的高壓,主張發展自由經濟和國際貿易,提高行政效率,減輕政府財政負擔。這些都一度獲得廣泛支持。
另一方面,他身為戴高樂派領袖,卻一反戴高樂“獨立自主”路線,任內對美國亦步亦趨,並讓法國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同時還罔顧大多數法國人的意願,積極介入“阿拉伯之春”。
然而,其力推的“畢業生僱傭合同改革”和“養老金改革”等政策,大多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此外,他當選後高調迎娶“富二代”名模布呂妮,也為他平添不少“曝光點”。
但是,人氣並未能給他帶來政治前途。
他的民意支持率一度跌至谷底,儘管急起直追,他仍在2012年以3個百分點的差距輸給社會黨(PS)候選人。
薩科齊就此黯然卸任。
此後,他便被一系列“貪腐”、“濫用權力”的指控糾纏。2014年7月1日,他更成為首位被警方拘留的前總統,翌日對他的司法調查即開始。
儘管如此,他也曾屢屢試圖復出,在重組共和黨過程中表現活躍,並一度高調謀求2017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資格,卻最終失敗,於2016年宣佈“退出政壇”。
“非左非右”的馬克龍上台後,組建了一個“拼盤”性質的“前進黨”(LaREM)和包納各派“轉會人馬”的“混搭型”政府,其中不乏薩科齊親信。
一度有消息稱,薩科齊和馬克龍關係密切,併成為後者幕後的“政治高參”。
但兩人的“蜜月”並未維持太久——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馬克龍身邊的親信已不止一次“吹風”,説“馬克龍和薩科齊不是很熟”、“兩人根本不是朋友”等。
庭審後,薩科齊妻子在社交網絡發帖為丈夫鳴不平。
仍調查依樣畫葫蘆 再出山巧計成虛話
由於法官並未給判決附加拘捕令,因此所謂“實刑”只不過是佩戴電子腳鐐、接受一定條件“禁足”,並非真要蹲大獄。
但薩科齊的官司並不止此次判決的這一樁。
3月1日被認定的兩項罪名,實際上都圍繞着“非法獲取案件機密”。
此外,涉及薩科齊的指控還有好幾項,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向前總統顧問布森違規委託秘密民調案。
薩科齊已表示不服,稱法庭的裁決是“政治工具化操縱” 決定上訴。右翼大報《費加羅報》以及一些右翼政治人物也表達了對他的支持。
但右翼以外則一片歡呼之聲。
判決出爐後,幾乎所有非右翼的法國傳媒都一邊倒歡呼雀躍,並爭相轉述法官博內爾的結案陳述——“這裏沒人有尋藉口把前總統定罪的執念”。這是一種典型的法蘭西式措辭,意思是“但他犯罪了我沒辦法”。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右翼羣龍無首,許多人仍對年僅66歲的薩科齊再作馮婦抱有幻想,希望這位“人氣前總統”能登高一呼,帶領共和黨打翻身仗。
而他們中稍有“成色”者(如貝特朗)則希望藉此“蹭人氣”,博一把黨內“上位”的運氣;而左翼、極右翼則仍對他心存忌憚,對他可能因此次被判實刑而政治前途盡毀,不免幸災樂禍,心中竊喜。
儘管薩科齊最終會被定罪几案、上訴結果如何、會否被送進大獄服實刑,都尚存變數,但有一點大概可以肯定:他再“出山”從政、尤其參選總統的雄心,恐怕只能就此幻作泡影了。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陳靜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王心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