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成為那“被選中的10%”?
隨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不斷推進,11月16日起長表登記正式開啓。顧名思義,長表相比之前的摸底與短表,記錄的內容更多更詳細。“長表包括19項户記錄和29項人記錄,後台隨機抽取短表中的10%作為登記對象。”上海陶家宅居委會主任吳江遠介紹。
本期《十分上海》“大國點名”特輯,我們將繼續跟隨長寧區華陽路街道的普查員,看看面對進一步的登記市民作何反應,瞧瞧“衝刺”中的大家如何比對複查。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行業、職業、婚姻生育、居住、身體健康狀況……這些問題都會在長表登記時被問到。“房子有幾層?”“車子有幾輛?”“女兒留學多久了?”在延安西路1547弄,普查員坐在兩位老人當中,拿着手機把回答一一記錄下來。
今年74歲的曹先生説,夫妻倆曾一起做過普查工作。“十年前沒那麼多問題,也不用手機,現在問得更細反而不需要那麼多紙了。”另一方面,他回憶起那時的酸甜苦辣,“上門的勁頭和十年前是一樣的,當時就看不配合的那户居民家晚上燈亮不亮,亮着我們就去敲門。”
配合長表登記後,市民可以收到一份小禮物——一副餐具。禮輕情意重,答完長表,住在海廈小區的張阿婆笑言:“等孫女上學了給她用!”而一旁79歲的王老伯則為短表的禮物點贊:“送了我手機支架,老伴她自己有一個,現在我們一人一個,湊成一對。”
除了在長表這個“深水區”推進,普查員們還有項任務,給之前短表的數據“排雷”。“信息導入系統後,會與其他數據庫以及其他區錄入的資料比對,出現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工作沒到位的地方。”在吳江遠看來,這是普查信息電子化帶來的便利之一。
“剛進居委會時我就曾負責人口普查的數據錄入,人工一個個輸到Excel難免有錯誤和重複,可以説上一次是‘糊里糊塗’,這一次大數據系統讓我們明明白白。”邊和同事比對信息,吳江遠邊感慨這十年的變化。
説話間,普查指導員王倩碰到了問題。原來,有一户五口之家,户口都在陶家宅。老夫妻常住在這裏,兒子兒媳帶着孩子在國外。自主申報(短表)階段,老夫妻稱兒子兒媳和孩子即將回國,所以將常住地填寫在其膠州路的房產。
“結果膠州路那邊的居委會普查信息顯示該地址‘人不在户不在’。”王倩發現事有蹊蹺,多方打聽後瞭解到,事實上在國外的一家三口目前還未回國。但這家老人由於擔心孩子入學會受影響,固執己見不願重填。
王倩只得將掌握的信息報給上級部門。“人口普查第一確保信息真實,第二尊重居民意願,這家老人希望行個方便,但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我們會把情況記錄在案,也不會強行讓對方修改填寫的信息。”
晚上7點,吳江遠還在等約好的客人。“有一位居民説好今天下班來做長表,普查工作越往後越不能放鬆。”她表示,長表階段到11月30日結束,而比對複查則要持續到12月初,“居民也很配合長表普查,為什麼?有的説‘家底摸得越細’辦事越有底氣,有的説被問到的事肯定是重要的事,也可能是未來有變化的事,大家都充滿了期待。”
每個人一生所經歷的事不盡相同,可每個中國人都會碰到的,那就是人口普查。十年又十年,這一個月裏,我們切身感受到,普查的內容在豐富,普查的技術在進步,而最終,普查的結果也將為明日的發展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人口普查家家參與,
美好未來人人共享!
《十分上海》攝製組
海報設計:劉玉萍
編輯:唐夢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