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進程與車企巨頭們的快與慢

電動化進程與車企巨頭們的快與慢
如果一個新的時代來了,我們是要追着跑還是走自己的路?

對於汽車行業來説,當前正處於由燃油車向電動車轉型的時期。但在電動車這條“陽光大道”上,車企巨頭們的看法和步調相差甚遠。

車企巨頭的抉擇

大眾無疑是最激進的代表,“ALL IN 電動化”口號最堅決的執行者。大眾曾宣佈在全球電動出行領域投資330億歐元,隨着集團電動化和數字化戰略的推進,大眾集團將在中國汽車市場實現大規模電動化,並於2025年前實現15款新能源車型的本土化生產,把電動車型在集團產品組合中的比例提升至35%。

電動化進程與車企巨頭們的快與慢
豐田電動化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其優勢是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技術,最初的電動化戰略是計劃依託自身傳統技術優勢,以提升混合動力車型的銷量。但隨着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崛起,以及世界各國燃油車的加速退出,以大眾為代表的競爭對手正加快純電動的佈局,還有特斯拉作為顛覆者的進擊,豐田也不得不調節自身的戰略的計劃,加快電動化進程。

相關調研表示,豐田於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分別提出電動化戰略,由最開始的混動技術轉變為混動、純電、氫燃料電池技術共同發展,提高了對純電動的重視度。豐田2019年最新的電動化規劃是,將在2025年前豐田將投放10款以上純電動車型,並把全球年銷售550萬輛電動化車型的目標提前5年至2025年。

本田同豐田一樣,優勢在混合動力車型上,目前的重點也是放在燃油車和HEV車型上,插混車型和純電動車型進程較慢。

寶馬在今年11月初宣佈走向電動化和智能化出行的整體構想。純電動BMW iX集寶馬集團創新成果於一身,包括全新一代數字化架構和感應器系統、第五代eDrive電力驅動系統等技術,展示了寶馬對未來智能豪華移動空間的構想。

電動化進程與車企巨頭們的快與慢
相比寶馬,奔馳的電動化進程相對謹慎和保守,雖然也發佈了相關的電動化目標,但在產品推出上較為緩慢,奔馳EQC的競爭力也略顯不足。

德系品牌和日系品牌在電動化道路上前赴後繼,美系品牌對於電動化的態度則相對消極。一直以來,美國在電動化上的政策支持遠不如中國和歐洲,通用和福特等美國車企的投入和行動也明顯遲緩。

至於馬自達完全是一個“另類”,對於電動化發展的態度基本是不參與、不關心,似乎有了轉子發動機,就能夠填滿馬自達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

快與慢的思考

歷史的進程總會有相似之處,面對新事物,有人擁抱,有人拒絕,結局同樣也是有人大獲全勝,有人一敗塗地。在快與慢的博弈中,也引發了我們對車企巨頭電動化快與慢的些許思考。

電動化進程與車企巨頭們的快與慢
第一、為什麼車企巨頭的電動化進程有快有慢?説起來,車企巨頭們已經在燃油車領域深耕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大象轉身必然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而且,對於跨國車企來説,電動化是一場“豪賭”,只能贏不能輸,所以每落一步都要仔細計算。

事實上,儘管電動車“代表未來”的意義已經被多數車企認可,但不能否認電動化投入巨大,短期內難有收穫。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曾表示,電動汽車完全取代內燃機車型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

在燃油車紅利沒有完全結束之前,對於不少車企巨頭來説,當前開始電動化更多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放棄多年在燃油車領域的積累,轉而押注一個未知的未來,談何容易?

電動化進程與車企巨頭們的快與慢
第二、快就一定對嗎?中國是當前電動化進程最快的國家,在10年2000億的投入下,催生了一個百萬級的電動車市場,但10年來,安全問題、殘值問題和充電問題三座大山始終沒有翻過,電動化的成果遠不如預期。

同時,電動車企業過度追求高續航,強化智能標籤,諸多問題也隨之暴露。僅從今年來看,電動車自燃、軟件故障等問題不勝枚舉。電動車企在追求快的的時候,似乎忽略了一輛車最應該做好的始終是安全。快是好事,但一定要走對方向。

第三、面對電動化無動於衷結局會怎樣?電動化代表未來可以説是一個共識,只有基於電動化,汽車才能推進智能化、共享化、自動駕駛的發展,實現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構想。

對於通用和福特等車企來説,無動於衷就等於自己放棄未來。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5G、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可實現的功能相較於十年前已經有了極大的豐富。隨着時間的推移,科技發展可能會更快速,甚至呈指數級增長。

電動化在前兩年或許還算風口,但現在早就是普及狀態了。根據車企巨頭的戰略計劃,2025年基本都要有十幾款電動車型上市。所以,5年之後汽車市場很有可能就有是另一番情境,説不準電動車就能佔據了半壁江山。現在不少車企已經在電動化道路上走出好遠了,如果通用們還不出發,恐怕很難望其項背了。

電動化進程與車企巨頭們的快與慢
第四、開始快不代表一直快。倒退十幾年,沒人能預想到電動車會代表未來,燃油車有一天會成為“明日黃花”,傳統巨頭在燃油車領域積累下能力會逐漸衰減,不得不開始另起爐灶;也不會預想到,特斯拉會成為讓傳統巨頭如此“頭疼”的另一巨頭。

但是,通過垂直整合產業鏈掌握核心技術,憑藉創新的商業模式與超強的營銷能力,特斯拉只用十幾年就改變了汽車產業,越過了傳統巨頭,成為市值超過豐田的新星。當前,特斯拉已成功樹立豪華品牌形象,在中高端純電動車領域居領導地位。隨着Model3產能釋放和資本支出下降,新車型規劃以及海外工廠穩步推進,特斯拉對傳統巨頭的壓力仍在繼續加大。

另外,不能忽視的是,巨頭有巨頭的底氣。造車之艱難,有目共睹。而發展電動車不僅僅是電池製造和充電樁的建設,更需要在整個汽車工業基礎上積累技術集成能力,這一點正是車企巨頭們的優勢。

對於中國車企來説,雖然早早出發,但從當前大眾、奔馳等車企的戰略規劃來看,他們對於電動化的思考有着龐大且精細的體系構建,中國車企決不能以為自己擁有了先發優勢,當務之急仍要集中力量啃硬骨頭,實現技術突破,才是能笑到最後的法寶。

新時代來了,不要等待,前方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文/李麗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7 字。

轉載請註明: 電動化進程與車企巨頭們的快與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