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頭戴黃色安全帽、身穿藍色工作服的農民工在河南鄭州某公交車站台等車。公交車進站後,這位農民工剛跑出去兩步,又趕緊折返到剛才坐的椅子,用白色手套擦拭座椅,擦完後已經來不及趕車,只好再等下一班車。在站台打掃衞生的站務長徐偉芳對他表示感謝,並給他接了滿滿一杯熱水。
這樣生動、鮮活的圖景讓我們見識到一位農民工的文明自覺——擦拭座椅並非來自外部壓力,而是源自個人的道德意識。為了避免身上的塵土破壞公共環境,給其他乘客帶來不便與困擾,這位農民工用高度的自律自制來約束自己。
由於工作因素,一些農民工的衣服上難免會沾上泥巴和灰塵。有些時候,並非農民工不愛乾淨,而是有“不得不如此”的無奈。在人口流動不斷加速的陌生人社會,哪怕這位農民工不擦座椅,也不會遭遇非議。懂得換位思考、善良得讓人心疼的農民工,用自身行為贏得了他人尊重與社會認同。
看似簡單的擦座椅,卻體現出農民工與環境的互動方式。在現代社會,是否願意在“整潔”上進行投入,已經成為社會分層的一種標尺;保持整潔不僅需要花費時間與金錢,更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品位、文化格調以及精神世界的底色。這位農民工雖然經濟並不富裕,但他的言行卻高尚得多。
開放、共享的公共空間,成為社會觀察的一扇窗户。有的人在公共空間出醜丟臉,故意挑戰規則,甚至藐視倫理道德;有的人言行不僅契合法治和德治要求,還契合“禮治”的要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們以一種嚴苛的自省自重來減少自己言行給他人帶來的不利影響。
伴隨着社會變遷,農民工羣體也發生了許多變化。特別是農民工羣體對權利和尊嚴有了更直接、更強烈的訴求,他們渴望被尊重和善待。如今,一些農民工在幹完活之後會換一身乾淨的衣服再去乘坐公交車或地鐵,為的就是能保持體面並獲得尊重。
不論是在公交車上怕弄髒座椅坐地上,還是折返到站台擦拭座椅,身份標籤不夠光鮮、亮麗的農民工,在文明考場得到了高分。這些懂得自重自律、具有公共精神和文明素養的普通勞動者,值得更多的制度護佑和人文關懷。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