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野生動物,你們還好嗎?

這是一個特殊的汛期,暴雨洪水中,守護生命財產安全的一場場“保衞戰”,刻進人們的共同記憶。而在抗洪救災的驚險畫面之外,一些“插曲”同樣令人關注:

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生洪澇,麋鹿棲息地被淹;湖南,洞庭湖全線超警戒水位,上演野生動物“生死營救”;江西,罕見洪水影響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引發人們對候鳥覓食的擔憂……

這些現象指向同一個話題:氣象風險對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影響。

天氣氣候對野生動物生存影響幾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如何趨利避害,氣象工作有哪些發力空間?記者進行了採訪。

1

看影響 當自然保護區“遭遇”氣象災害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長江出三峽過宜昌,形成一段九曲迴腸的“Ω”字型江段,河道在石首境內被截彎取直,新舊河道夾角處形成一片月牙狀濕地:天鵝洲。這是中國特有珍稀動物麋鹿的主要棲息地之一——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今年汛期,在連續暴雨中,長江汛情告急,天鵝洲未能倖免。據武漢區域氣候中心監測,6月8日至7月31日,該自然保護區累計降雨量達623.4毫米,居當地歷史同期首位。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7月底,長江水位高出長江故道3米多,保護區一度出現‘外洪內澇’的局面。”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蔡家奇説,當時,保護區超過三分之二的草場被淹沒,麋鹿棲息、採食均受到影響。

“以前在保護區常能看到成羣麋鹿奔跑、追逐嬉戲的場景,今年看不到了。”荊州農業氣象試驗站站長劉凱文長期從事麋鹿氣象服務,他在7月下旬到保護區調查時發現,麋鹿喜愛的淺灘大部分被淹沒,部分道路因積水無法通行。偶爾能見到幾頭雄鹿,滿身泥水,鹿角上還掛着水草。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荊州氣象專家深入湖北石首天鵝洲,監測麋鹿保護區內濕地水質光譜。圖/楊鋒

沿長江順流而下,從7月初開始,洞庭湖全線超警戒水位,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洲灘逐漸被淹沒,麋鹿只能不斷尋找湖中高點,一些夏季候鳥巢穴也被水淹沒。在東洞庭湖麋鹿和鳥類救助避難中心,工作人員“救回”不少小麋鹿、小夜鷺。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在東洞庭湖麋鹿和鳥類救治避難中心,飼養員給被救助的麋鹿餵奶。

在出現超歷史大洪水的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屬9個子湖泊及草洲全部被淹。鄱陽湖是候鳥天堂,雖然距離冬季還早,但高水位對越冬候鳥的影響可能持續更久:水體在洪水沖刷下透明度降低,直接影響沉水植物的生長。而它們,則是白鶴等越冬候鳥的主要食物來源。

“在洪水中,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會得到很多關注,野生動物面臨的安全威脅和生存挑戰,很少有人看到。”江西省餘干縣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雷小勇説。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2

看行動 特殊的“抗災保衞戰”

雷小勇的擔憂,不無道理。我國目前有47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以野生動物為主的保護區有百餘個。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我國已建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1.18萬處,89%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類在其中得到保護。而另一組數據同樣值得關注:每年我國約有1700個市(縣)發生近6000次暴雨,1600個市(縣)經歷2.5萬次高温,88%的地區年均乾旱日數超過50天,氣象災害發生範圍之廣、影響之重超過絕大多數國家。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面對威脅,不論是動物自救還是人類施救,都堪稱特殊的“抗災保衞戰”。“在洪水季節,麋鹿受天性驅使從低處往高處逃生,這本是麋鹿種羣優勝劣汰的方式。”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總工程師宋玉成説,湖區幾乎年年漲水,許多麋鹿都在記憶裏“植入”了一條遷徙路線。

有意思的是,洞庭湖區域之所以出現麋鹿,竟也得益於洪水:在1998年特大洪水期間,原棲湖北石首天鵝洲的一羣麋鹿,橫渡長江來到洞庭湖區,20多年後已壯大至200餘頭。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與“年年漲水”的往年不同,今年河湖高水位持續時間更長。“要想辦法在不影響麋鹿自然狀態的前提下,幫助它們成功度汛。”宋玉成和同事們乘小木船巡護、救助受傷動物,深入村莊科普,已成為汛期常態。

湖北石首天鵝洲的1100餘頭麋鹿則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經歷了更為驚心動魄的“大遷移”。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眼看着水位一天天上漲,麋鹿不怕水、很淡定,我們卻急得不行。”蔡家奇説。湖北省氣象局利用衞星進行的專題遙感監測,能更直觀地看到變化:7月20日的水體覆蓋面積較15日增加0.59平方公里,到27日再增加0.24平方公里……麋鹿適宜的活動空間,一步步被壓縮。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儘管焦急,撤退工作卻有條不紊。據蔡家奇介紹,保護區根據天氣和洪澇發展“階梯式”地開展救助,在洪澇初期,先用食物引導麋鹿撤至地勢相對較高的應急飼料基地,該基地被淹後,則進一步撤離至安全區。這片建於2018年的安全區自成系統,有豐富草場和完善的排灌系統。而在應急飼料基地與安全區的選址建設階段,氣象部門提供的氣候預測、洪澇風險區劃,都是重要參考。

3

看長遠 呼喚更專業氣象服務

眼下,隨着水位緩退,長江沿岸出現洪澇的自然保護區正陸續恢復正常。“現在每隔幾天就往安全區投放兩三噸白菜、胡蘿蔔,保證麋鹿食物供應。”蔡家奇説。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但放眼長遠,氣候變化背景下頻發的自然災害,依然讓“蔡家奇們”憂心。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我國氣候極端性進一步增強,降水變化區域差異明顯、暴雨日數增多,區域生態環境的不穩定性加大。

“氣候變化影響野生動物的分佈、習性等,亟待深化研究。”紮根洞庭湖區十餘年的宋玉成深有體會。“例如斑嘴鴨,以前只在冬季來洞庭湖越冬,現在夏季也常能看到。”他認為,探究動物對氣候變化的自適應機制,氣象數據是不可或缺的參數之一。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不只是針對科研,從棲息地科學規劃、生態系統監測,到動物繁育各階段,都呼喚更精細的氣象服務。“需要針對區域特有珍稀動物的氣候適宜特性,建立不同的氣象服務指標體系。”劉凱文所在的荊州農試站,多年來針對麋鹿已形成一整套保育氣象服務指南,但他認為仍與需求存在差距。

“保護野生動物,本質上是對其所處的生態系統的全面保護。”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蔣志剛認為,應從大生態格局出發,提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系統性,實現從點到面的跨越。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更高層面的頂層設計,已然成型。今年6月出台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九大工程”,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正是其中之一。

這其中,增強氣象監測預測能力及對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服務能力,也在國家規劃之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區重點開展氣温、降水、植被覆蓋度、羣落調查、生產力要素監測”等工作,已提上氣象工作日程。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而眼下,各地針對野生動物的生態氣象服務雖尚未成體系,卻已在細化服務的千里之行中邁出第一步:

在江西,針對鄱陽湖濕地與植被的遙感監測已成為常態化服務;在吉林,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應急責任人被納入氣象預警發佈範圍,森林防火季的人工增雨作業,更成為保障安全的有益補充;在廣西賀州,氣象部門與大桂山鱷蜥自然保護區聯手,通過加裝温度傳感器等方法積累數據、加強研究;青島市城陽區氣象部門建起野生動植物氣候觀測站,為越冬候鳥投食等工作提供精準預報……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從“很少有人看到”到“提供針對性服務”,野生動物保護領域氣象服務的細微變化,映射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深入人心。而要走的路,才剛剛開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江蘇氣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95 字。

轉載請註明: 深度 | 洪水來襲,受傷的不只是人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