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肖萬寧 環球時報駐烏克蘭特約記者 陳子鵬】“戰爭已給烏克蘭造成1135億美元損失,而重建可能需要超過2000億美元。”近日,多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烏克蘭民眾都提到本國一些統計機構給出的數據。半年多來,烏克蘭人的生活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他們期待戰事能早點結束。
28歲的博赫丹是一名生活在基輔的烏克蘭人,職業是中文和英文翻譯,當地時間2月24日,俄軍和烏軍在他的家鄉——烏東北部小城蘇梅發生激烈交火。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平時接觸的客户基本都是外國人,戰火持續半年多,留在烏克蘭的外國人少之又少,我的收入與以前比已經少得可憐。”據博赫丹介紹,儘管烏克蘭政府在努力保障民眾基本的生活需求,但受戰火的影響,物價還是平均上漲了30%,而烏克蘭貨幣格里夫納目前已貶值近1/3。他擔心,隨着500萬國民逃離家園以及大量男子應徵入伍,烏克蘭人才流失的問題會愈演愈烈。烏失業率高達35%,還有許多滯留交戰地區的人,都急需獲得政府的財政救助。
博赫丹説,隨着戰事逐漸鎖定在東部和南部區域,越來越多的烏克蘭人選擇攜家帶口返回首都基輔。現在,基輔的生活已漸漸恢復正常,一些咖啡館和餐廳恢復營業,但麥當勞之類的連鎖店還沒有開門。天氣好的時候,人們會到公園散步,還有些青年在餐廳門口喝着開胃酒,但警笛聲和防空警報會把人們一下子拉回現實。
博赫丹前不久還從基輔開車回過老家蘇梅,沿途看到很多公路遭到戰火破壞,有的路段政府已開始着手修繕。烏方數據顯示,自2月以來,烏克蘭有超過2.4萬公里的道路受損,大量的基礎設施被摧毀,民眾生活受到的影響可想而知。儘管長久的戰事令生活變得愈發艱難,但博赫丹表示,他身邊的大多數人依然對烏克蘭軍隊保持信心,他不知道戰爭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結束。
剛從一所大學中文系畢業的烏克蘭女孩愛麗絲來自烏北部城市切爾尼戈夫。愛麗絲同家人在地下室一直等到俄軍撤出,隨後她逃難到以色列親戚家。為了能儘快找到工作,她一度開始苦學希伯來語。愛麗絲知道,語言障礙、當地政府政策收緊令許多烏克蘭難民難以在異國他鄉維持生計,融入當地社會。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還是想在烏克蘭當老師,建一所自己的語言培訓學校,教孩子們不同的語言。我希望戰爭能早點結束。”愛麗絲前不久又隨父母到南方的敖德薩生活,而她的弟弟則在東部的哈爾科夫參加戰鬥。半年多來,戰火摧毀了愛麗絲一家在切爾尼戈夫和基輔的房子。
54歲的娜塔莎生活在基輔,原來在餐廳當收銀員。她的丈夫多年癱瘓在牀,女兒成家單過。半年多來,因餐廳老闆離開基輔,她只能重新尋找工作。娜塔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的年齡大了,很難找到像樣的工作,多虧女兒的幫助,我們才能挺到現在。幸運的是,我剛重新找到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雖然薪水不多,但勉強夠用。”據瞭解,她戰前的月薪約合2500元人民幣,現在賺的只合1200元人民幣。談到生活中的變化,娜塔莎説:“現在人們很難聽到説俄語的人了,基輔街頭到處都能看到烏克蘭的國旗、支持烏武裝部隊的海報,以及反俄的街頭藝術。我們希望戰事快點結束,這一切都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