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
香港疫情仍在蔓延,特別行政區政府計劃3月推行全民強制檢測,截斷傳播鏈。
據香港《星島日報》3月1日報道,港府正在籌備全民強檢的具體實施細則,目前計劃在3月17日以後進行,並打算壓縮3次強檢時間,目標是從一週一檢壓縮至三天一檢,即9天完成整個檢測工作,其間可能配合禁足,以發揮最大效果。特首林鄭月娥2月28日稱,最大目標是清零,要徹底、快速、有序及有效,目前仍在評估市民是否需要禁足。她坦言,全民檢測牽涉整個社會,需要認真評估,包括限制市民外出的程度,因為很多人一定要外出才能服務,單是公務員也數以萬計,因此提供必要及緊急服務的人不能被禁足。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稱,目前並未完全排除在全民檢測時推行禁足令或停工停市。她透露暫時會選用核酸檢測,而非快速測試。按照香港目前的檢測能力,不能應付大量檢驗工作,或考慮將全部或部分樣本送到內地。
內地供港物資鐵路貨運首班列車預定3月2日抵港,援港力度進一步加強。圖為援港列車1日試營運。
另據《東方日報》3月1日報道,日前網上流傳一段錄音稱,立法會就實施禁止市民出門7天的“禁足令”進行立法工作並進行點票,結果引發恐慌,大量市民搶購食物。3月1日一早,大角咀一帶有不少市民為防止空手而回,在超市營業時間前便已到門外守候;已經開門並以出售生鮮肉招攬顧客的連鎖超市,則是整條街道上最吸引人流的店鋪,必須實施人流管制。在海富苑商場內的超市,許多生果、蔬菜、肉類及食品貨架因為未能及時補貨,已被清空。此外,藥房外也擠滿了人。
立法會澄清稱,立法會及其委員會並沒有就禁足相關事宜進行任何討論。香港食品委員會主席吳永恩表示,即使香港稍後實施禁足,市民也無須擔心貨物供應短缺,“貨源是有,只是運送成本增加,以及兩地貨車司機數目減少,才令貨物供港出現困難,但仍足以滿足市民需求,根本不用擔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説,內地支援香港抗疫的物資已陸續抵達,包括約1400萬個快速抗原測試包。據內地支持香港抗疫工作專班醫療物資供應組的數據,截至3月1日18時,內地支持香港醫療物資供應組累計供應香港總值約3.76億元的醫療物資。
香港3月1日新增32597例確診病例,疫情暴發以來已累計近24萬人感染。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稱,當局就527例死亡病例進行分析,得出現在整體死亡率為0.29%,但由於部分個案情況可能變差,相信百分比會進一步上升。在527名死者中,80歲或以上老人佔63.5%,70—79歲老人佔18.79%,428人完全沒有打疫苗,死亡率為1.3%;打兩針者死亡率為0.04%。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發表最新疫情估算報告,估計全港已累計有170萬人受到感染,到4月底死亡病例將達到約4600人。
商界議員林健鋒稱,現在疫情仍未封頂,特區政府應“急事急辦,長痛不如短痛”。至於封城對商界的影響,他認為,如果維持太久確實會帶來嚴重影響,但可以在中央支持下壓縮強檢時間,且禁足期間應維持一些界別的運作,例如銀行業等,並在事前充分溝通,相信影響不會太大。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稱,全民檢測如果有相當程度的禁足配合,能提高效率,但香港家庭環境和生活習慣使執行起來有困難,包括執法,加上如有太多豁免,只會形同虛設。他提議採取“被動禁足”,鼓勵減少非必要外出,例如要求非必要商鋪關門、非必要行業在家工作等。2月28日晚,護理用品連鎖店萬寧宣佈53間分店暫停營業,直至另行通知。
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説,各區疫情嚴重程度有輕重之分,建議政府根據確診病例數量、污水病毒檢測樣本結果等數據將全港按風險分成紅區、黃區。其中紅區實施最嚴格的管理,等同圍封強檢,居民須留在家中接受強檢直至解封為止,其間由政府派發膳食和生活必需品;黃區則允許每家每户派代表輪流採購糧食生活用品,區內只有提供這類商品的店鋪才可開門營業,以減少市面人流。民建聯一些人建議在全民檢測期間,同步推行“半禁足”,允許超市和診所等指定行業繼續營業。
民建聯3月1日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九成受訪民眾認為全民強檢要配合禁足,最多人可以接受的禁足天數為6—10天。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特區政府應該負責禁足期間的物資供應,還有47%的人認為政府要儘早公佈,以便讓市民提前準備。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説,市民以往對圍封禁足頗有微詞,現在已發生心態上的改變,認為“長痛不如短痛”。
《東方日報》3月1日稱,封不封城事關重大,絕對要“果斷決定,審慎準備”。還有港媒稱,事實上,要最大限度發揮全民檢測的作用,必須採取適當的限制舉措,否則難以在短期內真正穩控疫情。另一方面,要確保全民檢測高效落實,一系列的檢測、後勤、保障等工作也要全力跟上,困難要想得多一些,預案要準備得充分一些,絕不能看一步走一步。▲
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 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