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利誘蘇丹與以色列媾和破冰
馬曉霖(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
10月22日,以色列國防軍電台和13頻道援引情報部長埃利·科亨和地區合作部長奧菲爾·阿庫尼斯的話透露,蘇丹已同意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並可能在11月3日前公佈。果如是,蘇丹將是近期繼巴林和阿聯酋之後第三個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也將是繼1979年埃及與以色列媾和後,第一個正式擁抱以色列的非洲阿拉伯大國。
美國大選的外溢效應繼續在中東發酵,又一個阿拉伯國家被迫為特朗普競選買單而拋棄巴勒斯坦。
蘇以媾和即將生米煮成熟飯。從近期特朗普政府力推美蘇關係正常化的力度看,其努力絕非只為解決曠日持久的美蘇矛盾和糾紛,更是為了捍衞白宮而增加外交斬獲,尤其是推動中東和平進程,討好白人主流力量基督教福音派以及人數不多卻能量巨大的猶太人,這兩股內部力量都是以色列的天然和鐵桿盟友。
阿庫尼斯披露,還有幾個國家是對以媾和候選國,但是按照慣例神秘面紗將由美國摘下。美國駐以大使弗雷德里曼也稱,部分阿拉伯國家在伺機而動。此前,美國率先相繼宣佈阿聯酋和巴林與以色列和解,四國隨後在華盛頓簽署《亞伯拉罕協議》。特朗普政府還撮合科索沃與塞爾維亞化劍為犁,條件之一也是雙方承認耶路撒冷主權歸屬以色列並將駐以使館遷往那裏。
22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佈,華盛頓已啓動將蘇丹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刪除。儘管他沒有透露刪除過程需要多久,也避免將這個“蘇丹利好”與蘇以媾和掛鈎,但是,幾位美國官員私下透露,蘇丹同意對以和解是美國“摘帽”的前提。同日,一架私人飛機從以色列本-古裏安機場飛往蘇丹首都喀土穆。不久前,一架以色列醫療援助飛機曾開闢兩國空中走廊。觀察家認為,蘇以空中往來掩蓋着特使外交與媾和秘談。事實上,蘇以領導人今年2月2日聚會烏干達即預示冰河已開。
蘇丹不僅將承認以色列主權國家地位並與之建交、互設使館,還支付美國3.35億美元賠款了卻歷史恩怨。根據美國法律,蘇丹置身黑名單,華府就不得與之接觸和來往。可以想象,特朗普班子已在謀劃白宮南草坪的第二場中東和平盛宴,主賓之一將是蘇丹代表。特朗普寄望這筆交易能改變他民調落後的不利選情。
窮國蘇丹雖然晚於富國阿聯酋、巴林同以色列媾和,但是,蘇丹的政治和地緣意義非同尋常。蘇丹分裂前曾是非洲第一人口和麪積大國,也是阿拉伯和非洲國家的領頭羊之一,獨立後偶爾與以色列暗中有染,主流“人設”始終是巴勒斯坦事業的捍衞者。作為報復,以色列在1960年至1972年曾支持南蘇丹進行分裂主義武裝反叛。1967年喀土穆阿拉伯聯盟峯會決議要求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不承認、不和解、不談判”,“三不”政策從此象徵中東對以鐵幕。蘇丹曾在1967年和1973年兩次派兵對以作戰,但又在1977-1980年秘密協助以色列解救和轉運大批埃塞俄比亞猶太人。
美蘇關係惡化則源於蘇丹前政府庇護“基地”組織,美國1993年起將蘇丹定性為“支恐國家”並於1996年開始制裁。1998年,“基地”組織摧毀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大使館並導致200多人死亡;2000年,“基地”分子又幾乎炸燬停泊在也門亞丁港的美國“科爾號”導彈驅逐艦。兩次襲擊牽連蘇丹內政問題使美蘇關係持續惡化,蘇丹國際孤立窘況加劇,對外交往嚴重受制於美國主導的國際制裁,經濟發展尤其是借貸和融資困難重重。
蘇丹原本債台高築,南蘇丹分裂導致大部分石油資源流失,加之2014年後油價暴跌引發石油過境收入枯竭,外債竟高達600多億美元,最終於2019年4月引發“喀土穆之春”。儘管美國因蘇丹接受南蘇丹獨立而於2017年全面解除制裁,但雙邊關係在蘇丹政府垮台及前總統巴希爾入獄後才急速升温。美國曾要求蘇丹賠償102億美元恐襲損失賠款,後減免至44億美元,最終竟以3.5億美元的“零頭”完成交割,着實令人意外。可見,特朗普政府為了大選寧願吞下一碗賠本的“紅豆湯”。
蘇以即將媾和披露之日,中東媒體又曝光一個驚天秘密:以色列使館已在巴林秘密運行17年,如今建交只是公開補辦手續和喜宴罷了。其實,這種秘密絕非彈丸小國巴林獨藏獨享,所謂使館很可能是巴林事實保護國沙特與以色列暗通款曲的便利通道。儘管沙特對以和解“猶抱琵琶半遮面”,但是,沒有其台前幕後幫襯與鼓勵,美國不可能在海灣幫以色列打開外交缺口。同樣,作為蘇丹長期金主之一,沒有沙特默許和推動,蘇以媾和也不會來得這麼快。
巴勒斯坦對蘇丹“跟風”十分震驚與無奈。一名巴勒斯坦官員對《耶路撒冷郵報》稱,這將是巴勒斯坦事業的災難,因為蘇丹有可能落實特朗普《世紀協議》安置流亡的巴勒斯坦難民進而協助剝奪其迴歸權。該官員傷心地説,“巴林前日還承諾不與以色列建交,轉眼即完成媾和。我們的阿拉伯兄弟不僅背叛我們,還欺騙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