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無論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均提及,在“十四五”時期將着力提高低收入羣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那麼,如何加快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研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一份提案中建議,以總數2億多的進城農民工為重點,採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快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具體看,他給出的這些建議包括:對農民工及其家屬在城市落户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建設面向農民工為主的安居房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鼓勵吸收農民工就業、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流轉、促進機會公平等。
劉世錦指出,加快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對新發展格局下擴大內需、提升人力資本、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應當提出並實現在今後十到十五年時間使中等收入羣體規模倍增的目標,總數2億多的進城農民工是現階段最有可能由較低收入水平進入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羣。”劉世錦建議,以進城農民工為重點,採取七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力爭在不長時間內使其收入水平明顯提高。
一、對農民工及其家屬在城市落户實行負面清單制度。目前中小城市和部分省會城市已取消落户限制,對仍有限制的城市改為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即由規定符合何種條件能夠落户,改為不符合何種條件不能落户。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縮短負面清單。對北上廣深和其他特大型城市的城市核心區與非核心區域、都市圈內的中小城鎮等實行差異化政策,採取不同的負面清單,適當放寬後者的落户限制。
二、建設面向農民工為主的安居房工程。以大城市尤其是幾大都市圈、城市羣為重點建設安居房,着力解決能夠穩定就業、對當地發展做出貢獻、就地繳納社保的低收入農民工住有所居、安居樂業的問題。以40-60平米的小户型為主,降低建造成本,把安居房價格控制在與農民工購買力相適應的水平。降低購買資格門檻,不歧視無户籍、無學位人口。由政府主導籌措土地資源、設計運行規則、加強監管,在政策框架內實行市場化運營,形成商業可持續機制。
三、與農村人口進城落户、提供安居房相配套,加快推進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繼續推進並擴展義務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隨人員流動可攜帶的政策,打通農村社保、醫保和城鎮居民社保、醫保的銜接。實行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政策。
四、提供就業基本公共服務,鼓勵吸收農民工就業。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需求的進城農民工,持居住證可在常住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享受就業基本公共服務。全面加強農民工職業教育培訓,逐步將職業教育培訓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加以提供。推行農民工新型工匠培訓計劃。鼓勵各類技工院校、職業學校、就業訓練中心等參與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鼓勵企業對農民工員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並在財税、信貸等方面有必要激勵措施。國家對吸收農民工就業、安居較多的城市,在財政補助、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給予相應支持。
五、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流轉,增加農民工的財產性收入。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推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與國有土地同價同權、同等入市。創造條件允許宅基地使用權向集體組織外部流轉。積極穩妥務實地解決好小產權房問題。農地入市、宅基地流轉獲取的收入,應優先用於完善相應地區農村人口的社保體系,使他們與城裏人一樣不再依賴於土地保障,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收入的同時,由更為有效和穩定的社會安全網託底。
六、促進機會公平。進一步打破不當行政性管制,疏通社會流動渠道,防止社會階層固化。改變有些地方對低收入農民工的歧視性做法,在大體相當條件下,在就業、升學、晉升等方面,給低收入階層提供更多可及機會。
七、各級政府要制定規劃、完善政策,定期督查,確保落實。對農民工落户、住房、基本公共服務、就業和職業培訓等,要納入十四五規劃和年度規劃,明確有關部門任務和職責,定期檢查落實情況,做出進度評估,向各級人大報告。同時要根據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就業狀況變化,對相關規劃政策進行必要調整改進。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創新,並將好的經驗和和做法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侯潤芳 編輯 趙澤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