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峽工程到烏東德工程再到白鶴灘工程,中國的水電技術經歷了從“跟風”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轉變。中國水電從開發利用、技術創新、運行管理到效益發揮均實現了全方位的跨越。
大國重器再添新成員。5月31日,目前世界上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的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大壩全線澆築到頂。作為三峽工程後的又一標誌性工程,白鶴灘水電站創下六項世界第一:水輪發電機單機容量為100萬千瓦,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羣規模世界第一;圓筒式尾水調壓室規模世界第一;300米級高拱壩抗震參數世界第一;無壓泄洪洞羣規模世界第一;首次全壩使用低熱水泥混凝土。中國水電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白鶴灘這幾個世界第一對中國而言意義非凡,是中國水電自主創新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是中國體制優勢的集中體現,更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有力證明。雖然很多領域都在打造“中國名片”,但中國水電目前在世界上卻已“獨領風騷”。目前,中國水電國際業務遍及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據海外70%以上的水電建設市場份額。這種壓倒性的優勢,幾乎讓所有的競爭對手難以企及。
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水利水電工程往往投資體量大、牽涉面廣、技術要求高,很難依靠單一市場力量。建設重大水電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通力合作,統籌解決關鍵技術、資金籌措、重大裝備國產化、移民搬遷安置等方面的重大問題。中國的制度優勢為各項水電工程高效推進提供了根本保障。
成為世界第一靠的是中國水電堅持與時俱進,體制機制持續變革。我國的水電體制改革在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啓動,經過不斷完善,完成了由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的變革,逐步形成了以業主負責制、招標承包制和建設監理製為內容的三項制度,進而發展到按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的項目法人負責制。如今,中國水電開發早已由單一形式走向了多元化發展格局,使水電開發更加靈活、有序,進一步加快了水電開發建設的進程。
這個世界第一靠的更是幾十年對外開放,堅持不懈的自主創新。改革開放後,我國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迅速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在此基礎上,依託一個又一個的重大工程項目,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和核心技術並舉的方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的水電壩工程技術、設備製造技術和建設施工裝備現代化水平突飛猛進。從三峽工程到烏東德工程再到白鶴灘工程,中國的水電技術經歷了從“跟風”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轉變。在三峽工程中,我們“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而在白鶴灘,我國水電工程已經實現了自主創新。
在這個世界第一的背後,中國水電從開發利用、技術創新、運行管理到效益發揮均實現了全方位的跨越。面對當今複雜的世界形勢,中國水電的成功,無疑給我國各領域產業發展、自主創新提供了可借鑑的寶貴經驗。(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