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於“脱歐”後遺症 “全球化英國”力不從心

  在英國首相約翰遜的設想裏,“脱歐”後的英國要做“全球化英國”。維護所謂“英美特殊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約翰遜希望通過追隨美國,加大向歐洲之外地區拓展的力度,以對沖“脱歐”給英國在政治、經濟和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鑑於“脱歐”持續影響英國貿易,北愛爾蘭問題僵局難破,英美雙邊分歧不斷,受困於“脱歐”後遺症的英國,恐難施展其“全球雄心”。

  近期,圍繞從阿富汗撤僑的問題,英美兩國大打“口水仗”,就“誰該為混亂撤離負責”相互“甩鍋”和攻擊。試圖“修補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約翰遜日前確認,他9月底將前往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不過,英國《衞報》刊文認為,“英美關係與今年3月時已截然不同”。英國今年3月公佈的《競爭時代的全球英國》國防及外交政策評估報告中表述説,“與美國關係是英國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但當時那份長達100多頁的報告幾乎沒有提到阿富汗,更沒有警告過阿富汗局勢可能發生的變化。可是,美國在4月宣佈從阿富汗撤軍,這讓盟友措手不及,還要面對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棘手問題。

  美國方面的一些政客和相關人士,則對“英美特殊關係”陷入僵局的深層原因持有不同看法。曾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擔任全球事務總監的佈雷特·布倫指出,美國駐英國大使人選至今仍未確認,拜登在英國“脱歐”前曾許諾約翰遜要達成的美英自由貿易協定還遙遙無期,這表明拜登對英國“毫不在乎”。

  英國《每日快報》9月12日援引一位與兩國政府都有業務往來的商人的話報道稱,英美關係處於低點,約翰遜政府和英國仍在“脱歐”泥潭中掙扎是一個重要因素。

  北愛爾蘭問題一直是英國“脱歐”後與歐盟貿易爭議的焦點。因為具有愛爾蘭血統,拜登曾多次要求英國和愛爾蘭之間的邊境保持開放,並一度藉此向約翰遜施壓。按照英國“脱歐”談判達成的《北愛爾蘭議定書》,北愛地區留在歐洲單一市場與歐盟關税同盟內,以防止愛爾蘭島上出現陸上“硬邊界”,但這將導致從英國大不列顛島進入北愛地區的商品要經過海上通關檢查。英國因顧忌由此帶來的貿易障礙,一直未能完全履約。

  迄今為止,英歐之間就避免北愛爾蘭貿易障礙的談判未達成任何協議,原本應在6月30日生效的“議定書”在9月初再度延期。英國“脱歐”談判首席代表弗羅斯特聲稱,這是為了給商業帶來更多的“確定性”和“穩定性”,他的這些託辭招致多方批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月12日評論稱,約翰遜政府曾將達成“脱歐”協議讚譽為“巨大勝利”,然而,現在他正在拒絕執行“脱歐”協議中的“關鍵部分”。

  英國經濟仍在困難中掙扎。英國國家統計局9月1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英國經濟在7月幾乎沒有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僅增長0.1%。歐盟9月8日發佈的新聞公報稱,今年第二季度歐盟對英國出口下降3.2%。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數據表明,今年前6個月,德國從英國進口商品同比下降近11%,低至161億歐元,這意味着英國將在今年失去德國十大貿易伙伴之一的地位——這將是自1950年以來的首次。

  自今年1月1日起,英國正式退出歐洲單一市場與歐盟關税同盟。儘管根據英歐達成的協議,雙方商品貿易繼續享受零關税、零配額待遇,暫時避免了貿易成本的大幅上升,但是,新增的邊檢成本、文件準備和通關延誤等問題,為英國重振疫後經濟再添新障礙。

  英國税務及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英國企業繳納的關税,從去年上半年的16億英鎊飆升至今年同期創紀錄的22億英鎊。根據英歐協議中的“原產地規則”,只有原產於英國或歐盟的產品,才有資格在對方市場獲得零關税待遇,企業需要為此準備大量文書以提供“充分證明”。一些企業經過權衡利弊,出於貿易便利的考量,最終不得不選擇了支付關税。這對英國中小企業打擊尤甚。根據英國中小企業協會(FSB)的統計,11%的英國出口商正在考慮永久停止對歐洲市場的出口。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加布裏埃爾·費爾貝梅爾認為:“英國在對外貿易中失去影響力,是其‘脱歐’的必然結果,這種影響可能是持久的。”

  除了供應鏈問題,英國國家統計局方面表示,勞動力短缺也是導致英國生產受阻的重要原因。英國全國養豬協會9月7日指出,由於屠宰場工人嚴重短缺,英國農場現在積壓了超過8.5萬頭生豬,這一數字還在以每週1.5萬頭的速度增長。該協會同時表示,今年上半年,英國養豬業的經濟狀況是有史以來最差的,生產商們共損失了1.16億英鎊。

  此外,英國道路運輸協會(RHA)9月初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全英有10萬名卡車司機的缺口,物流運輸受此影響顯著。由於缺少貨車司機,甚至出現牛奶無法及時被運走、奶農面臨不得不把牛奶倒掉的窘境。《金融時報》分析認為,供需不匹配是英國勞動力市場長期存在的問題,這迫使英國政府不得不吸納海外移民;但簽證政策、移民政策一直是其中的阻礙,“脱歐”加劇了移民英國的申請難度。

  對此,英國國際貿易部給出的解釋是,“現在就我們因‘脱歐’與歐盟和世界其他地區新貿易關係的長期影響下結論,還為時過早”“我們已與68個國家和歐盟達成了價值逾7400億英鎊的貿易協議”。英國重新打造新的全球貿易協定,拓展與非歐盟國家之間的貿易曾被認為是“脱歐”後唯一感到樂觀的方面,然而,這樣的願景,也因英國被迫在英澳自貿協定談判中讓步而變得虛無縹緲。

  今年6月15日,英國宣佈與澳大利亞達成“脱歐”後的首個超越原有貿易關係、從零開始談判的自貿協定,但當時並未形成正式文本,更多的只是一種政治宣示。英方當時説,兩國計劃“加強在安全、氣候變化和科技方面的合作”。然而,英國《天空新聞》9月初獲得的一份來自內閣辦公室某高級官員泄露的電子郵件顯示,英國同意放棄《巴黎協定》中的某些承諾,以安撫澳大利亞,進而為達成英澳自貿協定助力。工黨前領導人埃德·米利班德指責説,英國正淪為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國家之一。保守黨前環境部長德本稱,英國已經放棄了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領導地位,正在背棄自己的承諾。

  在今年3月的國防及外交政策評估報告中,英國曾表示,將把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確立為國家未來10年的首要國際任務。今年11月,英國將在格拉斯哥主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敦促其他國家減排。

  分析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脱歐”給英國帶來的變化和後果,還沒有全部顯現出來。但可以肯定的是,“脱歐”對英國貿易產生的負面效應具有長期性,英國在後“脱歐”時代達成的協議,政治意義也遠大於經濟收益。

  為了彰顯其“全球化英國”戰略,約翰遜政府選擇在外交和安全上不惜損害自身利益盲目追隨美國,甚至派航母到亞太“秀肌肉”,更多的是在國家發展和全球定位問題上搞錯了方向。日前被問及“從阿富汗撤出是否表明英國在世界舞台上實力有限”時,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承認:“顯而易見,英國不再是一個超級大國。”

  本報北京9月1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子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35 字。

轉載請註明: 受困於“脱歐”後遺症 “全球化英國”力不從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