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兗州國際陸港,打造樞紐型物流中心;堅持“項目為王”,着力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區,全力支持華勤、太陽加快創千億;實施泗河全流域綜合治理,建設泗河生態景觀帶;推進城區棚户區改造,讓更多羣眾住上乾淨舒適的樓房……
多年來,兗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用一串串詳實的數據、一個個切實的變化,記錄下全區幹部羣眾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聚焦總目標,奮力前行的鏗鏘足音;用一項項目標任務、一條條具體措施,吹響了為加快建設新型工業基地、樞紐型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而不懈奮鬥的前進號角。
工業立區,動能轉換煥發新動力
“工期緊、任務重,加上就地過年政策的執行帶來的有利條件,正月初三我們就全面復工復產。”4月2日,在兗州區顏店鎮鍛造鋁合金輪轂產業園項目現場,忙碌的鍛造鋁合金輪轂產業園項目負責人何劍翀説。
顏店新城僅僅是兗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打造特色園區經濟,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兗州工業園區、中歐國際合作產業園、化學助劑產業園、國際陸港物流園等一批園區成為助推兗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開局就是決戰,全年都要攻堅。連日來,兗州區搶抓施工黃金季節,實行專班包保領導包扶,在確保疫情防控、環保安全的前提下,爭分奪秒搶工期、趕進度,確保中鐵物流園、輪轂產業園、華科創智新材料園、今麥郎北方食品小鎮等一批重大項目早日投產達效。
針對產業結構偏重、產業集聚度不高這個經濟發展的問題短板,兗州區始終高舉“工業立區,工業強區”大旗,堅定不移地把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和核心,做強主導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大力度優化發展環境,傾全力主攻招商引資,快速度推進項目建設,在全區形成了強大的環境建設行動聲勢、招商引資凌厲攻勢和項目推進良好態勢。“十三五”期間,新簽約“十強”產業項目31個,累計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265個,“四新”經濟佔比提升到2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85億餘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45家,省級以上創新平台達到48家,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生態宜居,為羣眾幸福“加碼”
守住綠水青山,就是抓住了金山銀山。一條長約25公里的泗河生態綠化帶就是兗州踐行“兩山”理論最好的“註腳”。自2018年以來,兗州持續不斷對轄區內的泗河兩岸進行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龍湖濕地公園、青蓮濕地公園、大禹文化公園、馬橋濕地公園等一批生態濕地公園星羅棋佈散列在泗河兩岸。
生態泗河“迴歸”,帶火了泗河兩岸的旅遊產業發展。泗河綠色生態帶上,牛樓社區古色古香的牛樓小鎮、色彩斑斕的花海彩田等旅遊景點,遊人如織、絡繹不絕。酒仙橋街道古城村、陳村等村莊建起了特色風俗民宿街區、特色餐飲,發展旅遊產業。
為把企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兗州實施了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深度治理工作,抓好燃煤鍋爐、工業窯爐和生物質鍋爐煙氣減排和焦化行業監管。對355家企業實施分類管控措施,關停1家石材加工3家磚瓦企業,深化136家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實施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改造工程,全區35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清零”,35噸及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實現了超低排放。
在嚴控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的同時,兗州引導鼓勵現有產業、現有企業轉型升級,着力發展“四新經濟”、高端製造業、現代第三產業等綠色低碳環保產業。以蒂德精機為龍頭的中歐高端數控機牀產業園,以經典智慧物流園、傳化物流園、中鐵物流園為代表的現代物流產業等一批綠色低碳、特色產業園區正在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