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便民“採樣圈”正在多地逐步成型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綜合

近期,多地陸續實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各地怎樣保障常態化核酸檢測有序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效果如何?“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追蹤。

新華社發(李肅人 攝)

常態化檢測大多免費

從今年4月份開始,深圳、武漢、杭州等地陸續實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國家衞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常態化核酸檢測是根據當地疫情防控需求決定的,主要是集中在輸入風險較高的省會城市和千萬級人口城市。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6月初,北京、上海、湖北、河南、山西等多個省、直轄市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檢測頻率在2至10天不等。全國已有至少10個人口達到千萬級的超大城市實現了核酸檢測常態化佈局。

在常態化核酸檢測的地方,大多實行免費政策,由財政部門提供資金支持。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許光建表示,由政府兜底開展全民免費的常態化核酸檢測,一、二線城市或能承擔起高額成本,但中小城市面臨較大財政壓力。5月23日,甘肅省隴西縣發佈公告稱,“倡導全社會所有人羣每週一次核酸檢測,費用自理,對未按期進行核酸檢測的,將進行賦碼提醒”。5月27日,四川省閬中市宣佈,自5月31日後,市民需自覺自費進行每週一次的常態化核酸檢測。29日,閬中市將“自覺檢測”調整為“自願檢測”。

多地採樣人員缺口大

便捷的採樣點佈局是做好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重要基礎之一。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期召開的新聞發佈會多次提到15分鐘核酸“採樣圈”的建設。眼下,由固定採樣點、便民採樣點和流動採樣點等共同編織的便民“採樣圈”正在許多城市逐步成型,採和檢的能力也逐漸與之匹配。

杭州市副市長陳瑾説,按照步行15分鐘內到達、排隊等候不超過30分鐘的標準,杭州利用黨羣服務中心、藥店、健康驛站、移動採樣小屋等形式,在全市設置了1萬多個採樣點。

對不少城市來説,常態化核酸檢測是一項新開展的工作,其帶來的壓力是客觀的,從多地核酸採樣人員的缺口可見一斑。河南計劃年內培訓5萬名核酸檢測相關人員;海口面向社會招募核酸採樣員;唐山市曹妃甸區緊急招募核酸採樣檢測志願者……

“目前,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開展主要依靠第三方檢測機構。”華南地區一醫學檢驗企業負責人表示,從長遠看,隨着核酸檢測價格逐步下調,行業內規模小、技術單一的小型第三方醫檢機構會逐漸被淘汰,專業化、規模化的大型第三方檢測機構更符合社會需求。

部分地區調整檢測頻次

截至5月底,我國核酸檢測總能力已達到近9000萬管/天。“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成本是不低的,但與定點式、高強度的封控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成本相比,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成本要小得多。”陳瑾説。

記者觀察到,近期,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有些低風險地區降低了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頻次。杭州、蘇州、武漢、深圳等地從最初的48小時延長至72小時;江西撫州將普通人羣3天1檢改為7天1檢;江西新餘將此前的普通人羣3天1檢調整為10天1檢……

努力以最小代價實現最佳防控效果,科學精準開展防疫工作,是各方的共同期盼。專家表示,根本還在於提升城市疫情應對防控的能力,增強城市“免疫力”,持續推動疫苗、快速檢測試劑和藥物研發等科技攻關,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醫療資源冗餘度等。

來源 北京晚報 據新華社

流程編輯 馬曉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