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家族“電”力不足:大眾在華軟件戰略更進一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左茂軒 北京報道

“沒有期望,也就不會失望。”10月23日,北京的大眾ID.4 CROZZ車主肖先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如此評價大眾ID.系列的智能化水平。

儘管在買車時,他考慮了比亞迪海豹、零跑C01、長安SL03等一批預算20萬左右的新能源車型,但還是因為比亞迪提車時間過長、對新勢力心存懷疑,最終選擇了大眾,儘管在他看來“大眾的車機水平落後了特斯拉和新勢力不只一個時代”。

事實上,“車機拉胯”是各個汽車論壇上調侃大眾ID.系列以及產品投訴最多的領域,被評價為大眾電動車最大的短板。

在中國,對比一眾新勢力造車企業和國產品牌,大眾集團補上這一短板的訴求更為迫切。

繼4月28日,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軟件公司CARIAD公佈中國戰略、CARIAD中國子公司正式成立半年之後,大眾在華的軟件戰略更進一步。

10月13日,大眾汽車集團宣佈將投資地平線並與其展開合作,CARIAD將與地平線成立合資企業。大眾汽車集團計劃為本次合作投資約24億歐元,並持有合資企業60%股份,該交易預計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

“這是大眾進入中國40年來最大的一筆單項投資。本次合作將增強我們的本土研發能力和競爭力,使中國市場能夠在大眾汽車集團全球業務中繼續發揮核心作用。”10月14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他認為,高級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的發展速度相較世界上其它地區更快。到2030年底前,自動駕駛技術也將成為移動出行行業的決定性競爭因素。

儘管加強在中國軟件研發的投入,足見大眾方面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但大眾目前作為一個追趕者仍然面臨着巨大的壓力與挑戰。

智能化拖累了電動車銷量?

大象轉身不易。

今年8月初成為大眾汽車中國新掌舵者的貝瑞德空降北京,意味着大眾最為依賴的中國市場掌門人,也終於由集團董事直接負責,中國業務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但貝瑞德並沒有太多熟悉市場和調整角色的時間。儘管大眾仍舊是中國汽車市場的龍頭企業,但眼下的處境並不樂觀。

大眾集團全球官網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大眾汽車集團在華共銷售汽車235.88萬輛,同比下滑7.5%。儘管大眾在三季度乘市場東風也在拼命追趕,但對比中國乘用車市場前三季度14.2%的增速,大眾跑輸了市場大盤,也丟失了近3%的市場份額。

除了疫情對行業的衝擊,也隱現着中國汽車市場殘酷的現實:中國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浪潮勢不可擋,在這兩個領域佈局緩慢的跨國車企,市場優勢正在消退。

大眾汽車集團的情況或許更為複雜。實際上,在跨國汽車集團中,大眾汽車是擁抱智能化和電動化最為積極的企業,不僅開發了全新的純電平台,也設立了獨立的軟件公司,並且很快將產品和技術引入中國。

但是,市場並沒有給出大眾預想中的答案。

乘聯會數據顯示,大眾ID.系列9月在華零售銷量為9842輛,較8月的17966輛,環比下降45.2%。前9個月,ID.系列在華的銷量的累計為10.46萬輛。大眾ID.的銷量,遠不及特斯拉比亞迪,甚至落後於哪吒、零跑等二線造車新勢力。

一位一汽-大眾的銷售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大眾電動車的優缺點都非常明顯。優點就是大品牌值得信任、產品品控好,缺點就在於車機和智能化水平。

“如果是對於汽車智能化更為追捧、更喜歡新潮科技的消費者,對ID.的興趣可能沒有那麼大。來看大眾的消費者本來就有一定的心理預期,對這方面期待值不高。ID.系列更多的車主來自換購人羣而不是新購車人羣,他們習慣了油車,對智能化的需求並不高,只要可以導航聽歌就可以。”上述銷售人員表示。

不過,在業內看來,智能化水平是消費者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一消費趨勢,是導致大眾在電動車市場“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

 

軟件本土化

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中國的新興品牌憑藉着智能化創新和本土作戰的優勢,在電動車市場已經擁有和大眾這樣的跨國車企掰手腕的底氣。

傳統汽車時代,把在國外開發出來的車型帶到中國,這樣的做法已經行不通。

“中國在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並且會繼續保持這一態勢。我們必須要適應當下智能網聯汽車的世界,而中國在這方面是領軍者。我們要做好準備, 深度參與其中。”貝瑞德表示。

大眾必須加快在中國的軟件開發力度。

為了鞏固和進一步擴大大眾汽車集團的軟件實力,大眾專門成立了汽車軟件公司CARIAD,前身為2020年建立的大眾汽車軟件事業部——Car.Software Organisation。

2022年4月,CARIAD發佈中國戰略併成立CARIAD中國子公司,這是CARIAD在歐洲之外的第一家子公司。

CARIAD中國子公司有一項很重要的使命:在中國,為中國,從中國走向世界。

CARIAD中國子公司不僅以顧客體驗和市場需求為中心來創新產品,還會把中國的創新產品應用到全球。也就是説,CARIAD中國子公司將不僅僅只是一個區域分公司,而是要將技術反哺給歐洲和全球。

“在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這兩方面,我們需要與本土先進的、有創造性的團隊開展合作。”CARIAD 中國子公司 CEO 常青表示,“地平線是我們的第一選擇”。

常青表示,從技術角度來講,雙方有互補。地平線在(人工智能)算法、軟件和芯片設計方面是國內公認的實力強勁的一家創新公司。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品牌有充足的產量,有技術力強勁的硬件平台,有統一可擴展的軟件平台,並且有很強的軟硬件集成能力;從文化背景來講,地平線和CARIAD中國子公司都是新鋭的軟件創新公司,擁有類似的價值觀。

據貝瑞德介紹,24億歐元的投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大眾將對地平線投資10億美元,這筆投資將使大眾成為地平線的關鍵戰略合作伙伴,深度參與到他們的長期技術創新和業務發展中;第二,CARIAD和地平線將成立合資公司,此項投資約13億歐元。CARIAD在其中佔多數股比。

“通過這種合作模式,我們正在打造自己的知識產權。這與目前較普遍的傳統車企與頭部科技企業之間形成的合作關係有所不同。這一合作模式的優勢在於,我們雙方都獲得了積極發展的動能,共同研發新的技術,一起利用好大眾汽車集團在市場上的體量規模優勢,實現雙方的共同發展。”貝瑞德説。

與其他傳統車廠不同的是,更有雄心、且希望對標特斯拉的大眾一直試圖將車載操作系統和自動駕駛算法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策略,也是特斯拉、蔚來、小鵬等一眾新勢力的選擇方案。

對比實力強勁的特斯拉,一眾中國新勢力車企的優勢在於對於中國道路更針對性的研發。牽手地平線,同樣可以幫助大眾軟件水平進一步適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針對本土研發,我們有一個清晰的路線圖,在不同的區域銷售的話都要對這個軟件做出不同的調試。我們在本土的合作,其實能讓我們更快速地根據消費者的要求來做出反應。在當地的環境中,根據當地人不同的駕駛行為來做出決定。”貝瑞德説。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2 字。

轉載請註明: ID.家族“電”力不足:大眾在華軟件戰略更進一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