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園藝術中心主體結構封頂,竣工後將免費開放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鹿楊
效果圖
6月26日上午,伴隨着最後一塊混凝土頂板的成功澆築,海淀區三山五園藝術中心項目主體結構比原計劃提前一週實現封頂。記者從項目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團獲悉,預計到2023年1月,項目主要施工工作將全部完成,2023年底將正式投入使用並免費向市民開放。
在項目施工現場,人們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三山五園藝術中心的主體結構究竟有何玄機,卻驚訝地發現,這座建築似乎剛剛衝出地面。北京城建集團三山五園藝術中心項目負責人劉傑解釋道:“整個項目建築面積約2.12萬平方米,其中近2萬平方米的建築都在地下,施工難點就在這裏。”
記者瞭解到,三山五園藝術中心項目位於海淀公園西北角、緊鄰中關村會議中心,地下四層、地上局部二層,總投資超4億元。“自2020年9月項目正式啓動,歷經640多個日夜的施工,我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劉傑説,由於項目主體結構在地下,所以基坑尤其深,100米長、58米寬的基坑,下挖最深處達到了24.75米,這一深度甚至超過很多地鐵線的埋深。除此之外,加上基坑緊鄰地鐵隧道、施工作業面狹小、2021年超長汛期、深基坑地下水壓巨大等困難,項目的主體結構施工成為整個工程的重中之重。
劉傑介紹,項目距離地鐵16號線最遠處僅有9米,採用傳統的往向土層中打入錨杆進行錨固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因為會刺穿地鐵隧道。此外,又因為項目所在區域地下水豐富,最終項目技術團隊採用了在沿海地區常用的混凝土內支撐體系。“這套體系就像一張展開的蛛網,分別在基坑東北角和東南角頂住基坑,能夠避免對地鐵線路的影響。”劉傑説。
隨着主體結構施工的開始,基坑內四道混凝土內支撐需要在主體結構施工期間穿插進行拆除。然而,拆除構件施工難度大、風險高、週期長,嚴重製約了結構施工工期。“後來,項目通過項目科學論證,精準排布,將混凝土支撐拆除順序合理的進行了調整。”劉傑介紹,拆除順序調整後,項目在確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合理縮短了半個月的工期,這也是今天主體結構順利竣工的重要保障。
三山五園藝術中心是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的龍頭項目,它以博物館、美術館為主,融合展覽、活動、文化體驗、文化消費等多項職能。據瞭解,今後三山五園數字展將長期在藝術中心展出,展覽將通過最前沿的科技手段沉浸展示三山五園的盛時全景和文化內涵。項目建成後,項目還將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互融共通,成為集文化遺產保護、科技前沿發佈、自然生態體驗於一體的文化新地標。
據悉,三山五園藝術中心項目後續鋼結構施工、機電安裝施工也在緊鑼密鼓地實施之中,與之配套的展覽、活動等內容策劃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