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海濤教授解讀安倍遇刺事件:更可能是個人發泄不滿,對自民黨選舉無壞處
當地時間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市遇刺身亡,終年67歲。
據日本廣播協會報道,當地時間8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10時30分)左右,安倍晉三在奈良縣奈良市大和西大寺車站附近為自民黨參議院議員候選人助選發表演講。
針對此次槍擊事件,九派新聞聯繫了吉林外國語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瀋海濤教授進行解讀。
以下是九派新聞和瀋海濤的對話。
【1】極端刺殺行為的出現與日本的社會政治環境有關
九派新聞:嫌疑人襲擊日本前首相背後有何原因?
瀋海濤:由於這是發生在選舉期間的事情,總體來説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襲擊者個人的原因,另一種是襲擊者屬於某個組織或某個政治派別,執行刺殺任務。但是從目前獲得的信息來看,襲擊者屬於政治團體的可能性並不大,大概源於襲擊者的個人政治性目的。
九派新聞:戰後日本刺客文化盛行,最近呈削減趨勢,今日又出現一起,背後有何原因?
瀋海濤:極端刺殺行為的出現與日本的社會政治環境有關。日本戰敗後,經過美國主導的民主化改革,日本逐步走向和平民主的社會,整體社會狀況是良好的。但其中也有各種各樣的矛盾,60年代日美簽署《日美新安保條約》,引起日本民眾強烈不滿。在經濟高速增長的七八十年代,導致了一些環境問題和政治腐敗問題的出現,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在這種背景之下,日本一些民眾的精神狀態並不穩定,因此會採取極端行為,一種是無差別,任意選擇目標;另一種是針對特定目標。
現在日本的社會政治環境比較差,平成時代結束後,現在開啓了“令和”時代。最近兩年,日本積累的社會矛盾比較大。新政府來臨,百姓尤其是基層民眾並沒有得到益處,生活狀態不如從前。在這種情況下,嫌犯採取極端刺殺的行為應該並不是某一個團體有預謀的政治行為,而是一種突發的、個體的對政治方面的不滿。
研究發現,在日本出現的一系列刺殺事件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嫌犯本身對社會關注度比較高,但是無法得到釋放的渠道。
今日刺殺事件的嫌犯是日本自衞隊的退役軍官(日本自衞隊中全體上下均為軍官,沒有士兵),也就是一個普通的下級成員,迴歸社會後可能遇到生活上或社會上的困難,把對生活的不滿轉化為對政治,對政府的不滿,導致他採取這種極端行為。
【2】民黨應該會引起一定的社會同情
九派新聞:安倍晉三遇襲事件後將對日本政治和國際政治有什麼影響?
瀋海濤:對國際政治影響不大,對日本本國政治影響比較大。國際外交方面,失去了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對日本來説,嚴重影響參議院選舉態勢。
日本自民黨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頭面人物,失去了一個標誌性的政治家。但是作為社會正義一方,自民黨應該會引起一定的社會同情,對於自民黨今後的選舉形勢和結果都不是一個壞事。
其次,針對自民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或政治勢力的分佈來説,此事後可能會引起一個比較大的變化,而是一種長期的變化。
對於日本政治來説,現在是面臨堅持和平民主道路,還是右傾的一個比較大的關口,這要看日本如何選擇。如今日本政府右傾化加劇,岸田政府事實上是在延續或加強安倍當時的政治主張。
但是安倍遇襲事件後,相關勢力會不會藉此事大做文章,迫使現在的政府在政治選擇上更傾向於加快助推修改和平憲法,甚至制定更多的法律法規來維持社會治安,藉此加快日本右傾化趨勢,是最深遠、也是最值得關心的影響。
九派新聞: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槍擊安倍嫌犯使用的槍械繫自制槍械,槍身為筒狀,被用膠布固定。您對於日本的槍支管控是否瞭解?
瀋海濤:日本槍支管控極其嚴格,都是有嚴格登記制度的。嫌犯使用的為自行改制的武器,應該為可以正常使用的、受批准的槍械。根據現場圖片來看,嫌犯將槍械改短了,便於攜帶。
嫌犯曾經是海上自衞隊員,但是自衞隊使用的槍械為制式槍械,屬於軍隊用的武器,與現在這個嫌犯使用的槍械並不是一類。所以可以推定,嫌犯所攜帶槍械並不是來源於自衞隊員的身份。
九派新聞實習記者 高旗 記者 楊冰鈺
【爆料】請聯繫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