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1月4日電 “四海同春,不以山海為遠”。中印比鄰而居,有千年友好歷史,有現實共同利益,也不時有些恩怨糾葛。Z世代印度青年們認為,邊界爭議並非印中關係的全部,兩國應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機遇與挑戰。
中印是“搬不走的鄰居”
印度是同中國建交的首個非社會主義國家,過去70多年來,中印關係取得實質性發展,政治、經濟和人文等領域聯繫日益加強。印度記者扎卡里亞(Shamim)認為,中印兩國是“搬不走的鄰居”,難免存在一些摩擦。“但不管怎樣,我們需要更全面地看待問題,要前進,不要後退。”國與國交往,關鍵在於以什麼樣的心態看待彼此,以什麼樣的思維解決問題。
在印度青年甘德(Amartya)看來,中印是夥伴和朋友,不是威脅和對手,應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加強合作而不是彼此防範。甘德(Amartya)在中國日報社《少年會客廳》節目中呼籲印中年輕人直面現狀,解決問題,不要讓信息繭房導致更多的偏見,甚至誤解。“邊境問題是當下,甚至未來都會面臨的問題。我想,印中的年輕人應該直面現狀,進一步加強民間交流,要認識到對方是真實的人,消除刻板印象。
清華大學印度留學生Ashish在節目中表示:“中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而印度是世界範圍內服務業的主要參與者。兩國在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都面臨着類似的問題,可以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分享經驗並相互支持,兩國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若中印關係改善,將能在區域和全球機構中產生巨大影響,如金磚四國、亞投行、東盟等,並能促進開放的區域主義。”
改善雙邊關係十分重要
在一項調查中顯示,當被問道“你是否認為中印有必要改善雙邊關係”時,兩國100位青年中90位均認為改善中印雙邊關係十分重要。
Ashish期待中印雙邊關係向好向善發展,中印青年能開展更多人文交流。他説,中印是世界上擁有青年人數最多的國家,兩國青年人數加起來超過其他任何國家的總人口。青年是中印友好的主力軍,中印關係的未來在青年人身上。兩國青年應具有全球眼光,加深對中印兩國的認識和理解,為中印民心相通牽線搭橋,為兩國關係添磚加瓦。
就讀於南方醫科大學的印度留學生埃文·諾埃爾(Evan Noel)在中國度過了美好的留學時光,他表示,當他想起身邊發生的一切時,總會不由自主地面帶微笑,沉浸在這些經歷裏。從入學被熱情接待,到校園裏的處處温馨小事,最終很快融入中國的生活。“中國從未讓我感到排外,因為中國人都很友好,非常樂於助人。我非常珍視我在中國的經歷和我遇到的中國人,也喜歡經常回憶起他們。自上次到中國以來,我成長和進步了許多,我也非常期待未來的生活。” 諾埃爾説。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良好的民意基礎符合中印兩國的長遠利益,只有真正構建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只有通過兩國青年的互動,分享想法、前景、願望,兩國青年才能真正成為變革的積極力量。或許,到青年力量成熟之際,會因深入的理解和包容,為早已越過古稀之年的中印關係注入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