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萬名牧民成三江源守望者

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萬名牧民成三江源守望者

  中新網西寧3月16日電 題: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萬名牧民成三江源守望者

  中新網記者張添福

  連日來,來自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的牧民,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的大型生態文明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中,以生態管護員的身份,出鏡講述自己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故事。

  而他們,是跟福建全省陸地面積差不多大的三江源國家公園(12.31萬平方公里)中,超17200名生態管護員中的一份子。

  三江源地處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重要啓動區。

  自古以來,牧民是草原的主人,2016年3月官方啓動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面對與中國而言的新事物,牧民能否成為國家公園建設的主體?

  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模式、創新生態保護管理體制機制……這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5項主要任務中的重要工作。

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萬名牧民成三江源守望者
圖為生態管護員拍攝到的雪豹。 扎西達哇 攝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對園區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1.7萬牧户,建立生態公益“一户一崗”機制,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促進減貧就業,“一人被聘為生態管護員,全家參與生態保護”的新風正在興起。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人介紹,當地制定生態管護員公益崗位《管理辦法》和績效考核《實施細則》,將綜合素質較好的人員及時按程序納入生態管護公益崗位,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組織化管護、網格化巡查,定期對轄區的濕地、河源地、林地、草地等進行巡護。

  同時,構建國家公園體制下的新型社區,開展瀾滄江大峽谷攬勝走廊、黃河探源等環境教育、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活動,鼓勵引導並扶持牧民投身其中,在參與生態保護、公園管理中獲得穩定的收益,成為國家公園永遠的守望者。

  在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建立生態管護“542”模式,把生態管護的觸角進一步延伸到了社、組、户。

  今年1月,六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唇鹿困在長江源園區河流冰面動彈不得。

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萬名牧民成三江源守望者
圖為白唇鹿、岩羊等在通天河飲水。 丁巴達傑 攝

  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介紹,當地多名生態管護人員公尕日、尼瑪、江永才仁、羅求加等人巡山時發現情況,立即冒着生命危險施救。

  2月,長江源園區幹流通天河千里冰封,白唇鹿、岩羊等野生動物飲水困難,生態管護員丁巴達傑等鑿冰幫助野生動物飲水。

  “鑿一次冰,野生動物能飲兩天水。”丁巴達傑説。

  在黃河源園區,構建“生態管護+基層黨建+精準脱貧+維護穩定+民族團結+精神文明”六位一體的生態管護模式,有效解決了鄉鎮編制少、人員服務半徑大、工作漏洞多的問題,把生態管護員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在瀾滄江源園區,創新建立以管護員為主體的生態監測隊,蒐集獲得了多個珍惜動物繁衍生息的珍貴資料,為野生動植物的研究和保護提供了參考。

  更卻曲培就是瀾滄江源園區生態管護員中的佼佼者。2020年12月在巡護途中拍攝到三隻雪豹同框畫面。畫面中,雪豹媽媽帶着倆崽在山谷裏“遊玩嬉戲”,雪豹之間時不時互相撕咬,或是教授生存技能。

  而此前的一個月,瀾滄江源園區昂賽鄉管護站接到牧民線索稱,一隻黑頸鶴疑似受傷。工作人員隨即開展地毯式搜索,經過科學救治後妥善保護。(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萬名牧民成三江源守望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