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為名控制孩子,其實就是在間接地毀掉他

文/墨然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也瞭解了一些孩子的心裏。

不得不説,很多時候孩子好不好,有很大部分是父母造成的,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都是會根據父母的樣子去有一些作為的。

很多時候,父母並沒有真正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而是以愛為名去控制孩子的言行,要求他們按照自己的心意來。

可能在父母眼裏這是為孩子好,其實殊不知這是一種道德綁架,或者是間接的毀掉一個孩子。

以愛為名控制孩子,其實就是在間接地毀掉他

從小到大,他都得按照自己母親的要求來,每天做多少作業,什麼時候能夠出去玩,什麼時間上補習班,什麼時候睡覺,都是規劃好的,嚴格按照要求來。

有時候就連他喜歡的課程,只要他媽媽覺得不行,就堅決不讓他學。

為了滿足媽媽的喜好,讓她開心,這個小男孩不得不順從,漸漸地他也成為媽媽心目中的樣子,可是卻再也看不見他臉上的笑容。

雖然在別人眼中,他是別人家孩子,但他最羨慕別人家那種可以什麼都按照自己意願來的氛圍。

在別人眼裏,他是天才少年,殊不知背後他卻早已經被壓力和各種不喜歡的東西填滿,不能反抗,只能壓抑着。

後來已經情緒達到一個極點,這個少年就完全崩潰了,後來母親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完全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可惜後悔已經晚了,孩子已經回不到最開始的時候,精神已經崩潰了。

以愛為名控制孩子,其實就是在間接地毀掉他

不得不説,教育孩子,並不是一味的道德綁架,通過孩子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和需求。

很多父母,會把自己年輕未完成的夢,強加到孩子身上,在他們身上寄予希望,一旦孩子達不到他們的理想,就會各種打擊埋怨,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孩子從來都不是父母完成理想的道具,他們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要按照父母制定的一切來過自己的一生。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例子,都説明愛孩子並不是你覺得為他好,就是為他好,要孩子覺得才是真的好。

雖然説,父母的想法是好的,但不能將自己的認知強加到孩子身上,他們有自己想要過的人生。

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一書中,我看到了很多真實的案例,都説明了一些道理,愛孩子並不是一味的以愛為名的控制,而是應該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孩子有一些行為,其實有時候只是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可惜很多方面都誤解了孩子真實的想法。

就像,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表現的很調皮搗蛋,父母就會一味的責備,但從來都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其實他們更多的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取父母的關注。

以愛為名控制孩子,其實就是在間接地毀掉他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異常的反抗父母,更多的是在討愛。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兩個生命盒子,一個裝着“我不值得被愛”,一個裝着“我值得被愛”,不被愛的人,自然就會通過很多方式來獲取愛和關注,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叛逆的孩子,更多的是因為缺愛。

我作為一個過來人,從孩子長成大人,其實我也特別反感一個人控制我。

可能一開始我會按照父母的意願來,但一旦達到我內心的那種防線,我就會開始反抗,不再按照他們的要求來,而是和他們對着幹。

書中詳細描述過,孩子諸多行為背後,其實更多的是在討愛。最開始引起注意,然後挑戰規定,再者報復,最後放棄自我。

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是有原因的。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的愛,那種簡單的關心,懂得他的想法,會滿足他的心理。

所以説,當你覺得孩子無藥可救的時候,應該靜下來想想,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找到問題,再好好溝通,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很講道理的,有時候是因為父母的方式不對,才讓孩子更加反感。

那種強制性的要求,其實就是變相的命令而不是溝通。

勉勵一個孩子不是控制他,要試着和孩子做朋友,換我思考,適當勉勵,説不定孩子什麼都願意跟你説,也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從而改正。

以愛為名控制孩子,其實就是在間接地毀掉他

更多的是要找到正確的方式方法,適當的顧慮和關心,讓他的內心感受到愛,自然孩子也能夠在有愛的環境成長,就不會有太多的叛逆。

那麼通過這本《打開愛的生命盒子》就能夠真正瞭解到孩子內在的真實想法,找到問題所在,把停滯的愛再補回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9 字。

轉載請註明: 以愛為名控制孩子,其實就是在間接地毀掉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