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灘上“乘風破浪”女天車工:毫釐之間展現精湛技藝

白鶴灘上“乘風破浪”女天車工:毫釐之間展現精湛技藝

田得梅操作天車進行轉子吊裝

走過14米高的樓梯,穿過安全通道,進入面積不足2平方米的作業室,駕駛着橋式起重機連續工作至少4個小時,完成大大小小的吊裝任務……這是田得梅每天的工作場景,只要一上橋機,工作時間內就要保證百分百的“專注”,一直到下班時間才能休息。

田得梅是中國水電四局白鶴灘機電安裝工程項目部天車班班長,今年32歲的她,從事駕駛橋機工作卻已有15年的時間,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師傅,愛笑、充滿朝氣是每個人見到她的第一印象。

“天車”是橋架在高架軌道上運行的一種橋架型起重機,顧名思義,天車工,就是橋式起重機的駕駛員。自參加工作以來,田得梅一直奮戰在水電工程建設一線,先後參加了拉西瓦、葛洲壩、白鶴灘等水電站建設及機組檢修工作。

白鶴灘上“乘風破浪”女天車工:毫釐之間展現精湛技藝

田得梅操作天車進行轉子吊裝

田得梅告訴記者,雖時隔多年,但她對第一次在橋機上往下看的心情,記憶猶新。“當時橋機額定載重量小,重量輕,所以橋機一直劇烈晃動,我嚇得腿腳一直髮抖,沒幾分鐘就感覺噁心反胃,非常不舒服。”

但這次驚險的經歷沒有嚇倒田得梅,反而成為她前進的一股動力。“那時我就暗下決心,總有一天要做到最好。”於是,她便帶着這股永不服輸的堅韌,開始了她和天車的不解之緣。

“164的身高、不到100斤的體重,看似柔弱,但即便是遇到像吊裝轉子這樣一干就是多個小時不吃不喝的活,她也從沒喊過累。這股面對工作壓力有熱情、有幹勁、能吃苦,韌勁十足的品質不比那些男同志差。”這是田得梅的“老班長”常慧周對她的評價。

白鶴灘上“乘風破浪”女天車工:毫釐之間展現精湛技藝

資田得梅對天車進行日常檢修

“我每次都會提前半個小時上橋機進行試車,對橋機的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尤其是觸電控制器、剎車片、行程限位、警報裝置等設施的完好情況。”田得梅説,機身、鋼絲繩需要加油保養的,一點也不能含糊。

2019年4月,水電四局白鶴灘機電安裝工程項目部成立。田得梅又一次離開了年邁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孩子來到白鶴灘工地,成為項目的“開荒者”之一,開始了在白鶴灘水電站“無規律”的工作生活。

項目開工初期,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安裝間場地被土建雜物大面積佔用,為儘快開展施工,需將場地及時騰出,作為項目部當時唯一的天車工,雜物倒運和設備材料吊裝的重任便落在田得梅一人的身上。“時間緊、任務重,我經常是兩個橋機換着開。”

後來,隨着項目人員逐步進場,天車班正式成立,這個最小年齡僅21歲,平均年齡只有26歲的10人作業班組,卻承擔着白鶴灘水電站左岸8台單機容量百萬千瓦水電機組及輔助公用系統設備及物資材料的吊裝任務。

白鶴灘上“乘風破浪”女天車工:毫釐之間展現精湛技藝

天車班班組成員操作天車進行作業

2020年8月18日,白鶴灘水電站全球首台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子吊裝成功。作為水輪發電機組的核心部件之一,轉子是機組安裝過程中重量最大的部件,起吊重量約2100噸,需由左岸地下廠房內部兩台1300噸橋機配合完成吊裝。

當時,田得梅帶領班組成員一次次模擬轉子吊裝過程,詳細講解各個重要關點注意事項,一遍遍地對觸電控制器、剎車片、行程限位、警報裝置等橋機部件進行檢查。最終,面對5釐米的吊裝誤差,在眼睛無法看到的情況下,一次性順利完成全球首台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子吊裝。

2022年9月22日,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八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田得梅既能“乘風破浪”高空繡花,毫釐之間展現精湛技藝,也能“四兩撥千斤”解難題總結出適用於機組設備吊裝的工作方法,從幾噸的零部件到兩千多噸的轉子,均實現操作零失誤。

文/楊帥帥 李瓏 祁增蓓

(中國新聞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6 字。

轉載請註明: 白鶴灘上“乘風破浪”女天車工:毫釐之間展現精湛技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