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社會撞上獨生子女一代

獨生子女一代正在步入中年。“421”的倒金字塔型家庭結構,和陸續進入退休年齡的父母讓他們肩負着沉重的養老壓力。

今年全國兩會,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問題引起代表委員熱議。“獨生子女父母一代為國家人口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孔發龍説,計劃生育政策對控制我國人口過快增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如今,這些獨生子女的父母正逐漸步入老年,這一數量龐大羣體的養老負擔日趨加重,很多家庭面臨着較大的經濟壓力、心理壓力、體力壓力,以及優質養老供給嚴重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必須引起關注和重視。

“對獨生子女家庭來講,這確實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河東區副區長丁梅多年來一直關注養老問題,“對他們而言最困難的時候,就是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顧時。”

因為70歲的父親突發腦梗,過去的一年賀妍感覺心力交瘁。她今年39歲,有兩個孩子。因為在工作上出色的表現,她被快速提拔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而她的愛人也因為工作關係被調往外地工作。父親急性腦梗搶救期間,賀妍一直請假在醫院陪了幾個晝夜,那段時間她大把掉頭髮,“單位的事情、孩子的事情都顧不上了,焦頭爛額。”

賀妍的經歷並非孤例。我國面臨少子老齡化的挑戰。3月8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22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以每年100萬以上的速度遞增;與此同時,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目前我國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户均人口不足3人。

對此,孔發龍建議政府應加大政策傾斜力度。他建議對獨生子女父母羣體進行信息化建檔立卡,結合不同家庭的異質性需求,制定專項措施、安排專業力量、完善專門設施,針對性提供優質的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以及人文關懷。

“放寬户籍等政策限制”也是他的建議之一,即對已退休的獨生子女父母投靠異地工作生活子女的,允許其在子女工作生活地落户,並在社保、醫保等方面享受與當地居民同等待遇。

考慮到獨生子女陪伴父母難的問題,他還建議,全面推行獨生子女護理假等制度,完善更加普惠的獨生子女父母高齡生活補貼、失能生活補貼、困難喪偶喪子生活補貼、養老護理服務補貼等制度,並每年調整補貼幅度。針對獨生子女家庭出現喪子、傷殘等意外風險的特殊情況,他建議由財政出資牽頭設立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專項基金給予保障。

丁梅注意到,“十四五”規劃草案在完善養老服務的舉措中,提到要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構建居家與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她認為“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和大勢所趨。”

在提到“推進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推動專業機構服務向社區延伸”時,“十四五”規劃草案建議,整合利用存量資源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

“嵌入式養老”也就是居家和社區養老。經過多年深入基層調研,丁梅發現,目前社區養老存在服務體系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基礎設施薄弱、服務隊伍能力不足等問題,不能充分滿足羣眾的養老需求。

她建議,要讓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牽起來。首先要改變政府“包辦”養老的傳統思維,走市場化道路,實現由“基本養老”向“品質養老”的轉型提升;同時還要改變民政部門一家牽頭養老的格局,將為老服務納入對各級黨委、政府的績效考核體系,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聯動工作格局。

此外,她建議打通數據共享壁壘,由民政部門牽頭建立區域居家和社區養老綜合管理服務平台,精準對接服務需求。通過高標準推進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縮短居家養老服務半徑,提升養老服務的力量和水平,真正打通養老服務“最後一公里”。丁梅説,“讓老人有品質、有尊嚴地安度晚年,要在社區小方寸中,做好養老大文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3 字。

轉載請註明: 老齡化社會撞上獨生子女一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