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魔幻的一天,讓人重新認識了美國
2021開局魔幻。
1月6日,在特朗普“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承認敗選”的鼓勵下,他的大批支持者與警察激戰,高喊口號衝擊國會大廈——這個國家曾引以為傲的立法機構所在地,佔領了參議院的講台,抬走了洛佩西的座椅,正在認證選舉人團票的兩院議員們嚇得落荒而逃,安保人員朝特朗普的支持者們開槍,一名來自聖地亞哥的女子中槍身亡。
艾什利·巴比特是特朗普的鐵粉,在此次"攻陷"國會行動裏中彈身亡。(圖:SWNS)
即便如此,特朗普仍稱讚他的支持者們是“偉大的愛國者”,但美國國內的更多人把這些人稱作暴徒。拜登説這是“侵犯”,奧巴馬説這是“恥辱”,小布什評論説“令人作嘔”,克林頓表示這是“前所未有的攻擊”,卡特將這形容為“一場國家悲劇”。
即將卸任的總統煽動極端分子者試圖推翻選舉結果,聽起來好像是發生在戰亂國家中的一次政變,但卻的的確確發生在“世界頭號強國”美國——三權分立被西方世界奉為圭臬,而如今,“行政”煽動極端人羣暴力攻擊“立法”,“司法”則在其他兩條腿打架中噤若寒蟬、瑟瑟發抖。
在“自由燈塔”照耀下的人們看來,的確令人悲哀。
這一天,讓人重新認識了美國的自由。打着“自由”的旗號瘋狂製造社會撕裂、動盪和不安,無論是抗疫還是選舉,從不贊同、不理解、不接受,到言語攻訐,最後演化成暴力衝突,這是當今美國顯而易見的現實。一片混亂後留下的,是一道巨大的社會裂痕和裂痕兩側彼此對抗的人們,以及難能稱得上“重新偉大”的美國。
“五月花號”上為新大陸歡呼的清教徒們不會想到,他們尋找到的“自由”以如此面目示人。或許可以更簡單的説一句,美國政客們並不關心“自由”對人們到底意味着什麼,只關心如何將“不自由”的標籤貼到他人身上。
特朗普支持者搬走議會講台。(圖:NBC)
這一天,讓人重新認識了美國的民主。兩黨圍繞政權的爭奪無所不用其極,為了獲取民眾的支持,有人爆黑料,有人畫大餅,有人爭搶着去迎合民粹主義,有人乾脆赤膊上陣煽動極端民族主義。特朗普用7400萬張選票認可的“民意”衝擊自己國家的“民主”制度,一次次拍擊着社會的價值構建,一步步走到混亂不堪的今天。
美利堅建國的“先賢”們不會想到,美式“民主”結構性的矛盾會如此凸顯。或許可以更直白地説一句,民眾在如今的美國政客眼裏,只不過是一張張會行走的選票而已,任人擺佈。
1月6日晚,美國國會周圍,國民警衞隊出動維持秩序。(圖:美聯社)
這一天,讓人重新認識了美國的法治。華盛頓的警察全副武裝全員待命,但仍擋不住特朗普的支持者攻入“核心目標”,這顯而易見的違法行為讓不少人聯想到一年多前的香港,暴徒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的場景與此何其相似。從指手畫腳到焦頭爛額,美國政客説辭已經180度大轉彎,別人家的“美麗風景線”變成了自家的“極端暴力事件”。
帶着防毒面具“就地避難”的美國議員們不會想到,破壞法治的惡果有一天也會落到自己頭上。或許可以更坦率地説一句,一波波騷亂中,“法律與秩序”不過就是裝點自家後花園的飾物,提供不了基本的安全與穩定,看起來很美而已。
抗議者進入佩洛西的辦公室,拍照炫耀。
一片混亂過後,美國國會確認選舉人票,宣佈拜登正式贏得美國大選。一代新人換舊人,但混亂的根源仍在,面對此情此景,讓人愈發理解為何美國政客總愛説“上帝保佑美國”。正如今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所祝願的那樣:
希望美國人民儘快享有和平、穩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