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8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今天是第五個中國醫師節,除了10名“最美醫生”以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家流調專家隊是唯一榮獲“最美醫生團隊”殊榮的隊伍。
今天下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家流調專家隊代表、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黨委書記盧金星參加國家衞健委召開的2022年“最美醫生”記者見面會。他在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説,不斷變異的新冠病毒傳播能力和隱匿性同時變強,這對流調隊伍來説是非常大的挑戰。
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潛伏期約為2.8天,傳播係數約為9.5。盧金星解釋説:“一個陽性感染者,如果不加干預的話,三天之內就能傳9.5個人,10天之內能傳100個人。”
這意味着,要想把疫情控制住,必須突出“早”和“準”。其中,“早”是前提,因為稍微晚一點,疫情就會蔓延。關於病毒的傳播點,流調判斷得越準,封管控區劃定的範圍就越小,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影響也越小。
盧金星説,在“動態清零”總方針的前提之下,對病毒具體的打法就是圍追堵截。他講述了一次對病毒的圍追堵截之戰。
今年7月,盧金星到一個邊境城市參加疫情防控。7月2日,在一個社區篩查出一例陽性感染者田某某。當時在辦公室,流調人員和公安幹警一起分析病例情況。盧金星提出一個問題:“這位有什麼嗜好沒有?”“喜歡搓麻將。”
順着這個線索,流調人員先排查病例所在小區的棋牌娛樂場所。一查沒有,然後馬上查病例的行動軌跡,發現住在A區的田某某前兩天到B區的劉某父母家裏打過麻將。“剛好這個時候又報告B區的劉某核酸陽性,我們一下就給他關聯上了。”盧金星説。
當天晚上12點多,流調人員到現場進行研判。盧金星説:“因為小區有6棟樓,涉及8400多户,接近1萬人,要不要全部集中隔離?這是一個大的難題。”
根據病例的行動軌跡、牌友的情況、核酸的CT值等信息,流調人員對風險區進行了非常精準的劃定:有陽性病例的這棟樓一共17層,只有一部電梯,意味着這一棟樓裏的150多人風險比較高,所以這棟樓的人進行居家隔離;陽性病例所在的第17層,涉及8户,除了已經有陽性病例的2户,另外6户進行集中隔離;剩餘的5棟樓劃為中風險區進行管控,人員足不出小區就可以。
盧金星説:“我們大膽做出這樣精準的研判,是基於對很多數據的分析。實踐證明,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整個小區就那兩個家庭出了陽性,其他人都沒有感染。”
“如果抗疫是打仗的話,我們流調隊伍就起到參謀部的作用,一起分析疫情形勢;地方的隊伍就像偵察兵和情報員,把挖到的信息提供過來,我們來分析,這樣才能精準地做出決策。”盧金星説:“所謂打仗,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所以,流調的作用,就是鎖定源頭,探明傳播途徑,然後探清楚涉及的風險人羣、風險點,關鍵還要分析態勢,這都是我們打贏防疫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2021年9月18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從國家疾控中心和各地疾控機構遴選了在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分析、實驗室檢測等方面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專家,組成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家流調專家隊,隊伍成員300多人。
盧金星説,隊伍成立以後,平時注重學習提升能力,隨時備戰。一旦哪個地方發生疫情,隊伍會響應國家統一調度,迅速趕到現場,進行疫情處置。“我們的同志們從疫情發生到現在,很多時間要麼在防疫一線,要麼在隔離,有的人甚至一年有2/3的時間都是這樣過來的。”
由於病毒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有時候涉及的人數非常多,傳統面對面的流調方式無法滿足現實需求了。盧金星説:“我們這兩年通過互聯網模式,來標定一個人可能從哪個點來的,有什麼樣的風險,是否該做核酸檢測了等。但是這些信息化工具還遠遠不夠,我們在現實中發現,基層想要做到又早又準,但是往往信息獲得很困難,原因就是我們沒有一個很好的平台。”
盧金星進一步分析説:“疫情防控需要有個大的信息平台,這個大的信息平台要統籌核酸檢測、流調溯源、轉運隔離、醫療救治,甚至後勤保障等信息。這些信息看似無關,實際上是相通的。又比如流調以後,哪些人去隔離、隔離有沒有資源、誰來轉運等,這些信息也都需要互通。如果社區有數據庫的話,只要社區出現一個陽性,我們馬上就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出關聯程度。未來,需要在這方面做更多工作。”
最後,盧星金説:“新冠疫情還沒有結束,形象地説,就像一場戰爭,我們打贏的是一個一個的戰役,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除了專業隊伍發揮作用之外,還需要全體人民的參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成效。”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