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丨劉二斌: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是肩上重擔
編者按:信仰是人們心中的精神圖騰,民族興旺的力量支撐。無論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無一不沉澱着共產黨員的信仰。正是他們的堅守與堅持,才成就了百年卓越與輝煌。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中共德州市委網信辦聯合大眾網德州頻道特別推出“信仰的力量”主題系列報道,帶您一起體悟信仰的力量。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觀博 高志玟 通訊員 王建濱 德州報道
“炮火連天不住聲,解放軍攻打太原城,英雄們火線上立了功,戰場上立功多光榮……”如今,有着91歲高齡的劉二斌再次唱起70多年前編寫的戰歌,仍津津有味。
初見劉二斌,記者首先看到的是他的滿頭白髮,以及他那承載了太多過去的雙眼。他總是半眯着眼,操着一口濃重的德州話,講述那些值得銘記的故事。
12歲那年,劉二斌參加了兒童團,打土豪,鬥惡霸,分田地。13歲,他便成了漢奸懸賞緝拿的兒童團長。1945年7月,組織上特批14歲的他入伍。“入伍後,我一直積極表現,當時一心只想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黨員更是我不懈奮鬥的動力。”1946年7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1948年底,劉二斌被調到師政治部文工隊,當時文工隊共有60多人。1949年4月,68軍202師奉命攻打太原城,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部隊指示文工隊深入連隊做戰前動員,劉二斌與文工隊員們編寫了戰歌。尖刀連臨上陣前夕,劉二斌和文工隊又前去慰問演出,把尖刀連史和英模人物事蹟編成快板的形式,進行表演傳唱,增強戰士們攻打太原的信心。
説得正興,劉二斌突然起身,走向卧室櫥櫃,在櫃子中端出一個鮮紅色的鐵盒子。打開蓋子,映入眼簾的是沉甸甸的獎章、泛黃的老照片和整理好的英雄事蹟,整整一盒子滿是榮譽和歷史。“這張是華北解放前在戰場上照的,這張是在朝鮮與文工隊員的合影……”看着手中微卷泛黃的黑白照片,劉二斌如數家珍,越説越有勁兒。
雖已是耄耋之年,但提起當年的戰鬥經歷,老人依舊神采飛揚,每一張照片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個名字都是一段回憶,一個個生動感人的紅色故事把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活生生地展現了出來。
“1951年10月,排長李風林奉命率領全排堅守朝鮮金城東南10公里的928高地。在整整7晝夜的戰鬥中,他指揮全排先後擊退美國鬼子198次衝鋒,殺死敵人500餘人……”劉二斌翻看着早期整理好的英雄事蹟,講述着親歷抗美援朝戰爭的真實故事。
能夠親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眾多戰爭,劉二斌憑的是心中堅定的信念。“我是文藝兵,筆桿子就是我的武器,慰問演出、戰前動員就是我們的前線。當時唯一的信念就是把侵略者趕出去,不受他們壓迫,不受他們欺負。”他斬釘截鐵地吐露着當時的心聲。
1983年,劉二斌離休了,但他的思維仍沉浸在部隊生活中。退下來後,他翻出以前收集的戰地照片,開始一點點回憶自己所經歷過的一切。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被邀請去學校做革命傳統教育報告,他彷彿再次回到了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望着台下孩子們那渴望的眼神,劉二斌異常興奮。於是,他一發不可收,根據不同聽眾的需要,撰寫出不同的報告內容,他的報告越寫越厚,演講越來越生動,人也越活越精神。
幹休所是一個特殊的軍營,由於年齡、身體等原因,幾乎每年都有老幹部離開人世。每到這時,劉二斌和一些老同志都特別難過,感到這些老戰友的事蹟還沒有挖掘整理出來,“真是可惜,活着的同志有義務將他們的事蹟挖掘整理出來,講給下一代,讓後輩永遠記住他們。”
據不完全統計,離休後近二十年來,他共撰寫報告十幾萬字,作報告40餘場,受教育的人數達2萬多名。他常説:“我們幹休所的老幹部們都是在槍林彈雨中立過戰功的英雄,他們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彈片,每個人都是一部革命戰爭史。”如今,隨着他年事已高,外出作報告已然不便,但他仍堅持整理老戰友們的事蹟材料,從未放棄這項“工作”。
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透過房間,照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閃閃發光。“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一身份不斷賦予我力量,讓我時刻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整理老戰友們的事蹟,把他們的故事講給後輩們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劉二斌看着手中沉甸甸的紀念章,眼神更加堅定。